第620章 树倒猢狲散(1 / 3)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194 字 6个月前

之前,为了与革命军决战,曾国藩率领湘军东进,进一步集中兵力。随着湘军水师的覆灭,楚军、吉字营的相继投降,曾国藩麾下的湘军也即将陷入绝境。

革命军在江西、安徽、湖南等地攻城略地,湘军饷源断绝,更加剧了湘军的危机。

若是撤退,湘军缺少水师,难以越过长江两岸的大江大河,很容易就被革命军包围。

若是前进,则只能进入安徽。安徽全境已经沦陷,湘军缺粮少饷,将不战自乱。

若是原地不动,更容易被革命军分割包围,只能坐以待毙。

思来想去,唯有向北突围,然后绕远道西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曾国藩沉思良久,说道:“我不怕与粤匪决一死战,但不能停在此地。否则,粤匪不说包抄我们的后路,只须断了我们的粮道,湘军就会不战自乱。”

曾国藩身为湘军统帅,无需亲临前线。他统率湘军,主要干两件事,一是运筹帷幄,协调各部行动;二是筹措粮饷,确保湘军足食足饷。

湘军不是正规军,需要自筹军饷。曾国藩最开始时没有实权,最头疼粮饷问题。为筹集粮饷,他不得不违背初心,不惜上奏折为**请求表彰,甚至卖官鬻爵。

湘军逐年膨胀,粮饷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曾国藩。即便他现在可以节制五省军务,依然要花费大量精力筹集粮饷。

湘军最重要的饷源是厘金,江南一失,湘军饷源失去大半。而革命军发动西征以后,江西、安徽、湖南三省商旅不兴,厘金收入锐减。

曾国藩麾下还有七八万湘军,集中在黄州府蕲州、广济、黄梅三地,远离后方,缺少水师运输船,补给困难。迅速后撤,到湖北后方就食,倒不失为明智之举。

赵烈文长舒一口气。此人见识很高,早就料定湘军必败,清朝必亡。这也是很多人的共识。

曾国藩幕府人才很盛,赵烈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湘军接连战败,曾国藩处境艰难,很多幕僚也不辞而别。

赵烈文刚烈正直,一直留在曾国藩身边。曾国藩对赵烈文,对赵烈文的姐夫周腾虎有知遇之恩。赵烈文与周腾虎宁愿追随曾国藩殉节,也不愿在曾国藩最无助的时候,离他而去。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曾国藩对赵烈文更加信任。两人亲密无间,无话不谈。

赵烈文坦言道:“粤匪之强,强在水师。我军要想顺利撤退,只能避敌之强,绕道北方,走陆路向汉阳、汉口、襄阳方向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