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争夺海权(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401 字 6个月前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就连胡雪岩这种商人,也从中嗅到了许多商机。

郭参事越谈越高兴,干脆把《海权论》中的精华转述了一遍。他本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口才又好,把《海权论》讲得生动有趣。

他说:“《海权论》非常精妙,推荐大家一定要买到原书,仔细精读,反复研读,才能真正理解此中的真味。”

鄚文沅被他撩得心痒痒,说道:“郭参事,您就别再卖关子了,有劳您先讲我们大家讲一讲,也让我们‘先听为快’。”

郭参事不无得意,说道:“既然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我再讲一讲海上行动自由吧。”

杨烜认为,要控制海权,就要掌握海上行动自由。此乃海权论的关键,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从经济上,帝国应当大力发展海上贸易。满清长期闭关自守,商品出口以茶叶、大黄、丝绸、瓷器为重点。

由于满清消极不作为,出口商品以广州十三行的形式进行。洋人把商船开到广州家门口,再由十三行居中代理。

这种消极的商品出口行为,造成了许多弊端。最直观的,就是中国商品质量的下降、出口贸易量的萎缩。

譬如丝绸、瓷器,传统上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由于满清不思进取,洋人却采取重商主义,大力仿制中国丝绸、瓷器。

此消彼长下,中国丝绸、瓷器价格高、质量低,早已不是洋货的对手,出口量急剧萎缩。

当今国际市场上,丝绸、瓷器已是洋货的天下。英国采用工业方法生产瓷器,质量比中国的好,价格还要低廉。同样的,外国从中国进口生丝,带回欧洲生产丝绸,再带回中国倾销,还有大量营利空间。

现如今,英国人已在锡兰、印度等地试种茶叶。一旦英国试种成功,中国的茶叶出口必将受到沉重打击。

因此,中华帝国必须主动拥抱海上贸易,努力成为一个商品输出国家。这就要求,帝国要大力发展工业,生产足够的产品出口海外,并与外国进行商品交换。

为了支持海上贸易,帝国将采取多种政策,扶植中国商品与外国商品展开竞争,包括但不限于:关税补贴、价格管制、信贷和保险支持等。

第二,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海上船只。船只是海上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是一国海上实力最直观的展现。当今的海上强国,军舰也好,商船也好,数量巨大,吨位惊人。

与之相比,帝国海上船只还很少,总吨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