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殖民局(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91 字 6个月前

移民局之外,另一个需要独立的机构为**下属的殖民司。**刚建立时,并未设置殖民司。

后来,南洋各地的华人同盟会日渐强大。尤其在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三地,华人众多,同盟会已经可与当地土著、欧洲殖民当局分庭抗礼。

为拓展殖民事业,**从南洋司中拆分出殖民司。随着形势的发展,殖民司规格太低,提升为单独的殖民局,实有必要。

准确来说,帝国目前并没有殖民地。交趾已被置为行省,运转良好,已经融入了帝国,算不上殖民地。柬埔寨中南部已被革命军占领,未来也将置为行省。

至于遥远的阿拉斯加,俄国已经无力偿还战争欠款,将把阿拉斯加移交中国。阿拉斯加地广人稀,土著人仍处于原始社会,俄国人少得可怜。帝国收回阿拉斯加后,亦将设置行省。

唯有南洋婆罗洲、苏门答腊、爪哇三地,可看成是某种殖民地。这三个地方,土著、欧洲殖民者、同盟会三方势力交织。

好在三地的土著都很弱,欧洲殖民者亦是荷兰、西班牙这样的小国。帝国也志在夺取这三地,企图把这三地作为殖民地。

暂时而言,帝国在统一中国之前,并不会冒险在南洋开战。对南洋的渗透,仍将以同盟会的形式,小心、谨慎、逐步渗透。

杨烜认为:“殖民局的工作重点,毫无疑问就是南洋。南洋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名花有主’,但宗主国对南洋的控制并不严密。

“荷兰、西班牙是老牌殖民国家,在南洋占有大片殖民地。但两国国力衰弱,对殖民地的控制相当松软。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在南洋亦不强势。

“1824年,英国与荷兰签署英荷条约。荷兰退出马来半岛,英国接管马来半岛,荷兰则保住了在婆罗洲等地的南洋殖民地。

“英国在南洋的殖民重点,在于马来半岛和马六甲地区,即当今的英国海峡殖民地。这也是整个南洋最为精华的地方,拥有马六甲就足以控制南洋航道,进而监控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贸易。

“另一方面,英国母国对殖民地的控制本身较为松软。譬如海峡殖民地,英国可以任命海峡殖民地总督。但海峡殖民地的实权掌握在殖民地议会手中。

“议会议员大多由殖民地当地白人组成,代表的是当地白人的利益。这种殖民地,可称之为代议制殖民地,总督只能迁就议会,很容易造成离心倾向。

“因此,英国殖民地虽多,不管是澳洲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