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铁路(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397 字 6个月前

徐继畬请行新政的奏折中,最精彩的还是兴建铁路那一段,许多话振聋发聩:

“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若事事必拘成法,恐日即危弱而终无以自强……

“自强之道,练兵造器固宜次第举行,然其机括则在于急造铁路。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

“惟铁路一开,则东西南北呼吸相通,视敌所趋,相机策应,虽万里之遥,数日可至。百万之众,一呼而集。一万之兵,可当十万之用。十万之兵,可当百万之用……

“兹查外国以经商为本,因商造路,因路治兵,转运灵通,无往不利。其未建以前阻挠固甚,一经告成,民因而富,国因而强,人物因而倍盛,有利无害……

“若能朝开铁路,臣夕死可矣……”

肃顺、郭嵩焘、高心夔三人读着徐继畬的奏折,不由得击节赞赏。

肃顺说:“五台这篇奏折,论铁路最为恳切,内容也最为精彩。这铁路,确为新政之机括,亦为洋务之中枢。可唯独铁路,阻力最大,议论最多!”

高心夔是京城名士中的后起之秀,在京城内交游很广,平时亦留心搜集舆论。他说:“反对修铁路者,人数甚多,亦有许多有分量的人。他们的理由冠冕堂皇,还真不好反驳。”

肃顺皱起眉头,问道:“都有哪些理由,请伯足列一下。”

高心夔文思敏捷,略一思索,就把反对派的意见一一列举了出来:

一、破坏山川,惊动陵寝。按照徐继畬的奏折,清朝要造铁路,自当从京城开始,先造一条通往天津的铁路,名之为京津铁路。

大清在京畿附近有两处陵墓群。

一处位于遵化,称为东陵,目前埋了三个皇帝,分别是清世祖福临的孝陵、清圣祖玄烨的景陵、清高宗弘历的裕陵。

另一处位于易县,称为西陵,同样埋了三个皇帝,分别是清世宗胤禛的泰陵、清仁宗颙琰的昌陵、清宣宗旻宁的慕陵。

若要建京津铁路,自然要避开东、西两陵。但火车一开,机车轰隆,必会惊动六位先祖的陵寝。这对于臣子来说,无异于非常严重的指责。

有这顶大帽子,谁也不敢轻建铁路。

二、病民。铁路沿线会遇到田地、房屋、坟墓、桥梁。若要建铁路,就要将其一律平毁,民众迁徙别处。就算朝廷好心,给百姓弥补银两,他们坐食一空后,如何谋生?

大清以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