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胡雪岩出海(1 / 3)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268 字 6个月前

10月中旬,杭州已有了阵阵寒意。钱塘江上风平浪静,一向汹涌的海潮也仿佛被驯服了一样,轻轻地拍打着堤岸。

国民**鼓励开放通商,杭州为浙江省会,市面上迅速活跃起来。此时的钱塘江上,商船来来往往。其中有一艘两千多吨的大型商船,凌驾于众多小船之上,犹如鹤立鸡群。

商船上悬挂着中华帝国的国旗,船舷两侧喷涂着硕大的三个字“靖波号”。正是早晨,初升的太阳把橘红色的阳光洒在“靖波号”上。

这是一艘刚下水不久的商船,新涂的清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仿佛就像那东升的朝阳,蕴**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胡雪岩坐着马车,在众多友人的护送下,准时来到码头。他准备乘坐“靖波”号商船,从杭州出发,前往日本寻觅商机。

码头处已经围了许多杭州市民。有的是纯粹过来看热闹的老百姓,有的是商会的商人,有的是杭州城有头有脸的士绅。他们齐聚码头,都是为了送别胡雪岩。

这艘“靖波”号商船是广州黄埔造船厂生产的最新式商船,排水量两千吨,纯蒸汽动力,螺旋桨驱动,作价三十二万法币。

胡雪岩做生意,与别人不同,最讲究排面。在他看来,商人排面足了,信誉也就建起来了。此外,他做事果断,只要是他算准了的生意,就会不顾一切的实施。

国民**鼓励开放通商,与满清实行“海禁”政策绝不相同。广东商人来到浙江后,广东籍的汽轮遍布浙江沿海。

胡雪岩认为,粤商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在工商业上抢先一步,暂时压过了浙商。论在国内做生意,他还不是粤商的对手,不如另辟蹊径,到国外寻觅商机。

说干就干,胡雪岩第一件事,就是买船。帝国鼓励工商业,连带着航运业也非常发达。因为**迁都,军队调运,航运船只十分紧张,造船厂的船只也是供不应求。

胡雪岩一咬牙,干脆花了三十二万元法币,买了艘最大的商船,取名为“靖波”号。买船之后,又要聘请船长、大副,雇佣水手。

“靖波号”为了出洋远航,还得配上火炮、火枪,做成武装商船。大船第一次远航,还要筹措可供贸易的货物。船只载货有限,货物自然是越贵越好。

他做事一向雷厉风行,总算赶在10月中旬,做足了一切准备。掐指一算,他花在“靖波号”上的费用,算上船上的货物,已经足足有八九十万法币。

可以说,他已经押上了全部的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