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舌战工部局(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63 字 6个月前

1855年的上海联合租界,工部局董事会只有三名董事,分别是奥姆(C.W.Orne)、吉卜(H.B.Gibb)、桑恩(J.Thorne)。本届董事会不设总董,由奥姆代行总董之责。

这三人都是英国商人,因为英国人在租界势力最大,租地最多,在一年一度的租地人会议上投票权最大。

按照惯例,联合租界每年召开一次租地人会议,选举产生当年董事会成员。如果不出意外,按照各国侨民在租界上的地权大小,英国人将继续霸占工商局董事会。

这天,丁日昌按照约定,准时来到租界工部局。帝国已经宣布成立上海特别市,丁日昌任上海军政委员会主任,兼任市长,地位尊崇。

租界工部局不敢怠慢,派总办弗里曼出城迎接。

总办处是工部局的领头机关,设有总办一人。工部局设有多个委员会,负责**各项具体事务。董事会通过总办操纵各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此时的总办弗里曼,兼任董事会秘书,是工部局的实权人物。不用多想,弗里曼也是个英国人。

上海舆论界风向已经转向,大部分人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富有潜力的国家,具备取代满清的实力。

洋人之间谈论最热烈的话题不是中华帝国能否取代满清,而是一系列更加尖锐、复杂的问题:

中华帝国需要多久时间能够推翻满清?如果采取强有力的干涉,能否阻止帝国推翻满清?假如不能阻止,洋人的干涉又将怎样影响外国与中华帝国之间的关系?外国能否在复兴会与满清的争战中争取最大的利益……

丁日昌乘坐马车,在弗里曼的带领下,来到工部局大楼前。

奥姆董事已经侯在楼前。他是一个年近五十的英国商人,贵族出身,看到丁日昌不过三十多岁,不免有些意外。

弗里曼向奥姆介绍过丁日昌,奥姆与丁日昌握手,假装漫不经心地说道:

“市长先生,幸会幸会。我听说阁下曾任广三铁路的总办,料想阁下一定是个阅历丰富的人。想不到,阁下居然如此年轻,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一个英文翻译把奥姆的话准确地译了出来。

丁日昌神态自若,说道:“我们中华帝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我也是一个年轻的官员。中国尊重英国在华利益,我也尊重阁下在工部局的地位。

“一句话,我们衷心希望建设好上海,也希望工部局服从上海市当局,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宜居的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