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保持战略定力(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360 字 6个月前

唐正才率太平军水营归降,在南京城内也引起了争论,主要有两个说法。

第一,主张派援军溯江而上,增援西征战场上的太平军。

太平军自定都南京后,接连发动东征、北伐、西征。但太平军北伐一败涂地,东征接连受挫,唯有在西征战场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长江中游重镇,譬如安庆、九江、湖口、武昌,都已落入太平军之手。安徽、江西、湖北三省,到处都有太平军的踪迹。

天京事变爆发后,各地太平军人人自危。清军也趁机反扑,西征战场上的太平军已显颓势。这其中,韦俊守卫武昌,首当其冲,处境最为艰难。

韦俊是韦昌辉的亲弟弟,是太平天国国宗中少有的帅才。自从曾天养死后,韦俊一直带兵在西征最前沿,相当于太平军西征军的前线统帅。

韦昌辉发动天京事变,之后又被诛杀。韦俊作为韦家顶梁柱,也备受猜忌,自疑不安。

(历史上,韦俊坚守武昌,洪秀全拒不增援,只得弃守武昌。洪秀全极为憎恶韦昌辉,波及韦俊,杨辅清又公开攻击韦俊。韦俊走投无路,最后只得投降湘军,得以善终。)

(顺便说一下,晚清时军人投降非常频繁,不少名将便出身于降将。譬如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淮军大将程学启、清军名将张国梁,民族英雄冯子材、刘永福等。)

(至于太平军投降清军的降将,更是不可胜数,比较著名的有韦俊、古隆贤、程学启、陈国瑞、李世忠等。李鸿章创办淮军后,用人比较大胆,很多太平军降将都得以出任淮军大将。)

(更令后人难以想象的是,太平军降清军,清军亦有大量降太平军的。即便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已经覆亡,亦有湘军投降太平军,还是湘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鲍超的霆字营。)

(当时的外籍雇佣兵,同样在清军与叛军之间左右逢源。晚清乱世,西风东渐,国学没落。军人思想混乱,立场反复,实乃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产物。)

湘军大将罗泽南,亲自督师围攻武昌。韦俊缺少援军,又指挥不动前线的东殿部队,处境艰难,武昌外围的嘉鱼、蒲圻、崇阳、咸宁接连告失。

作为北殿余孽,韦俊进退两难,已向杨烜写信请降,恳请杨烜派兵增援武昌。

武昌是湖北省会,也是长江中游枢纽,上可通巴蜀,下可达东南,号称九省通衢,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旦湘军攻占武昌,便可顺手收复整个湖北,顺长江而下直至江西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