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杨国桢(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34 字 6个月前

肃顺的跋扈,是这两年才有的事。他主张重用汉人,举荐了曾国藩、胡林翼、江忠源等一批湘军大佬,使太平军在两湖战场上接连失利。

湘军有功,肃顺脸上也很光荣,咸丰对他信任更专,超擢他为御前大臣。清史有言,“御前大臣,体制最尊,国语谓之‘戈什昂邦’。非王公负重望者,罕能任此”。

肃顺虽然跋扈,却“极喜延揽人才,邸中客常满”,尤其重视汉族人才。郭嵩焘、王闿运、高心夔、吴汝纶等汉族名士,也都进入肃顺的幕府,使他的声望更加提高。

为了筹措军费,肃顺甚至说动咸丰,扣减各地督抚大员、京营八旗的饷粮。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咸丰却最终批准了肃顺的建议。

所以,后人常有评论,说肃顺是清朝实际地位最接近宰相的大臣。

瑞麟官运再好,也不是肃顺的对手。而肃顺最看不起的,就是瑞麟这种起居豪奢、庸碌无能的满族大员。

徐师爷听瑞麟的语气,便猜知瑞麟走不通肃顺的门路,便试探着问道:“大帅的意思是,大帅不能进京陛见,是因为肃顺从中作梗?”

瑞麟是旗下大爷,敢称呼肃顺为肃六。徐师爷还不敢如此放肆,故对肃顺直呼其名。

瑞麟想了想,说道:“前面咱们采办了不少珍宝,托太监送给了兰贵人。兰贵人正在咸丰面前得宠,有她吉言,咸丰无不听从。

“如今事情黄了,还挨了个‘降**留任’的处分。除了肃顺,谁还会如此狠心?我倒不恨这个,恨的是他收钱不办事,还让我难堪。”

一向都是春风拂面,从不愿轻易动气的瑞麟,此刻却对肃顺恨得咬牙切齿。

徐师爷不知该怎么安慰他,只好说道:“肃顺行事乖戾,朝中树敌甚多,飞扬跋扈,日后恐怕难以善终。大帅与他保持距离,不失为明哲保身之道。”

这话照顾了瑞麟的面子,让他气消了不少。他思索片刻,叹道:“国家本就内忧外患,现在又是后宫干政,又是权臣擅权,亲王不振,皇上身体羸弱,真不是个好兆头!”

瑞麟所说,每一条都有实证,并非捕风捉影。

“后宫干政”,指的是兰贵人。兰贵人精明干练,见识非凡,咸丰常常让她代批奏折。

“权臣擅权”,自然指的是肃顺。肃顺与胞兄端华、和硕怡亲王载垣等满人,包括匡源、杜翰等汉人,结成死党,把持朝政。

载垣是铁帽子王,杜翰是帝师杜受田的儿子。肃顺**的势力,就连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