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废除协定关税(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51 字 6个月前

中国派遣使团访问欧美,第一站放在英国,引起了英国民众的极大的关注。

在欧洲人的印象人,中国顽冥不灵,难以沟通。英国曾经两度派遣使团,都无功而返。最后还是靠帕麦斯顿勋爵发动**战争,才最终撬开了这个老大帝国的大门。

现在,人家不仅派遣了两百多人的庞大使团,还表现出相当大的诚意,很得英国人的好感:

陆雨晨表现出了不卑不亢的绅士风度,在各种外交场合举止得当。他在中英建交问题上表现得相当专业,赢得了英国政坛大佬的尊敬。

随行商人公开展示了中国自产的钢铁、**、火炮,令英国商界自叹不如。

海军留学生们求知欲强,纪律严明,活力四射,展现出蓬勃的朝气。

……

伦敦各大报纸对此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国使团访英一事,甚至盖过了克里米亚局势,成为伦敦人街头巷尾议论的中心话题。

其中有篇《泰晤士报》的文章流传最广告,最为脍炙人口。作者叫康威廉,原本在《晨邮报》效力,刚跳槽到《泰晤士报》不久。

他被伦敦报界视为后起之秀,以文笔犀利、敢说敢写著称。中国使团访英,康威廉抢得先机,第一个采访到陆雨晨。

来到《泰晤士报》后,康威廉使出平生本事,写下了一篇《论陆雨晨先生访英》,对中国使团访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初次派遣使团访英,为中英交际史册之第一紧要事,不能不详论之。

“清国历来俯视一切,自视天朝上国,他国不为藩属,即为蛮夷,殊为可惊可笑。未经**战争以前,清国待西洋各国,尚不足侪缅甸、安南、暹罗、**之列。

“西商到华者,经中国皇帝哀悯远人,听从沿海觅食;其战舰则视同盗船,来不知何由,去不知何往,驿骚海疆,强索国帑而已。

“后来帕麦斯顿勋爵发动战争,皇家海军远征清国,占据广州,璞鼎查爵士指定和约,大减清国自欺之见。然而其自大之心,终不能改。

“清国上至皇帝、枢臣,下至督抚、海关监督,犹不知西洋利害,仍以蛮夷视我。又经许多翻难避就,仍不与各国建交,亦不允各国遣使驻扎燕京。

“此等事,清国视为最失国体,不特皇帝不允行,满朝文武亦噤若寒蝉,言必获咎。地方督抚官员亦上行下效,盲目排外。

“是以英中《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两广总督却始终不允我国商民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