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清君侧(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369 字 6个月前

不管高伯适是否愿意,他手的农民军实力弱小,只能接受革命军的整编。高伯适如此,谢文奉如此,越南地方豪酉同样如此。

至于说天地会山堂、明香社,还有许多华人社区,要么是中国人,要么是中国人的后裔,自然会举双手欢迎革命军的到来。

一时间,北圻山河变色。高伯适有些懊悔,觉得自己引狼入室。但想起暨南军**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高伯适又释然了,觉得革命军带来了文明的火种,也给深陷于水深火热的越南百姓带来了希望。

不管怎么样,高伯适都无力影响大局。征越军那边,正在加紧整编越军,准备南下中圻。

参谋长杨国瑞为征越军南下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口号:“诛登桂、清君侧”。

清君侧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指封建藩镇起兵反对朝廷的一种**斗争手段。

譬如,西汉初年,汉景帝接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决议削藩。吴王刘濞联合七个藩国,发动“七国之乱”,口号便是“诛晁错、清君侧”。

明初,建文帝听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当时的燕王朱棣,便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征越军以“诛登桂、请君侧”为口号,颇有些不伦不类,因为征越军并非嗣德帝的臣,嗣德帝更非征越军的君。

但杨烜并不重视虚名,至今遥尊太平天国,罗大纲也就欣然接受了杨国瑞的提议。

嗣德帝身旁的张登桂,在越南人眼中已成奸臣。在越南省兵眼里,张登桂更是逼死阮登阶、阮知方两位大臣的幕后黑手,不诛之不足以平民愤。

所以,当“诛登桂、清君侧”为口号传到顺化皇城时,阮朝上下一片哗然。

张登桂也接连上书嗣德帝,以疾病缠身、无能应对北贼为由,请求辞去兵部尚书、辅政大臣、勤政殿大学士等职位,褫夺郡公爵位,减半俸禄。

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嗣德帝自然不会看不出来。革命军大军压境,阮朝已是风雨飘摇。张登桂秉政已久,朝廷内外都是他的爪牙。一旦张登桂辞职,嗣德帝失去左膀右臂,更难应付眼下的危局。

所以,嗣德帝驳回张登桂一切辞职申请,只削除其一半俸禄。为笼络张登桂,嗣德帝嘉赏他一面写着“三朝硕辅”的金磬,又特赐御制诗一首,内容是:

“遭逢兼德齿,均是花甲年。岂不念劳病?其如代者希!壮猷何暇老,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