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征越主将关防(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447 字 6个月前

长洲岛位于广州府城东南方向,扼守珠江水道。外面的战船若要从伶仃洋开进广州,必须先经过虎门要塞,再经过长洲岛,然后始得进广州。

此岛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岛内筑有多处炮台,与鱼珠炮台、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便于控制珠江。

岛之西,与珠江隔江相望,即为黄埔港。岛之西南,即为柯拜船坞。这个柯拜船坞是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开端,后世演变为黄埔造船厂。

这里四面环水,环境幽静,远离广州市区,便于学习与练武。历史上,**先生在长洲岛北建了一座黄埔军校,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极大。

长洲岛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它的历史地位。为了致敬黄埔军校,杨烜把海军学堂都迁到了长洲岛,就在长洲岛北部,坐南朝北,扼守珠江,与黄埔军校一致。

此刻,长洲岛东北侧的长洲炮台旁,有一座面积不大的院子,原是清军长官的宅邸。现在,这里戒备森严,内院大厅前挂上了一处简陋的木牌子,上面写着六个大字:“征越军司令部”。

这是一个新组建不久的机构,看似并不走眼,却将担负起征服北越的重任。

上午九时三十分,征越军司令部作战室内,一名机要参谋走过来提醒罗大纲:“大帅,时间差不多了。”

这次出兵越南,罗大纲如愿以偿担任统帅。他看了下大厅里的自鸣钟,正指向九时三十分。

工作是忙不完的,此刻还有更为重要的事。罗大纲摘下眼镜,吩咐作战处长:“让大家都停下来吧,在后院列队,把衣服整理好。”

说罢,他揉了揉眼睛,带着参谋长杨国瑞,前往黄埔码头迎接杨烜。

九时五十五分,两艘蒸汽战舰在黄埔码头靠岸。杨烜第一个走下船,和罗大纲、杨国瑞握手。

罗大纲说:“殿下,欢迎您到征越军司令部莅临指导。”

杨烜笑笑,说道:“趁你们走之前,我来给你们授军衔,顺便给你们送行!”

众人边走边谈。

随着军政、军令的进一步分离,革命军的指挥调动、管理训练也随之分离,整体上更加正规,更有利于维护总部的权威。

此次出兵越南,对于革命军来说,也是政令分离后一次有益的探索。征越军属于因事而立、临时组建的,司令部和部队都是临时抽调的。

司令部人员大部分来自总司令部,又从陆军司令部、海军司令部抽组了部分人员,共有各级参谋五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