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移风易俗(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34 字 6个月前

在商馆法院旁听席上坐了一天,阿礼国感到十分疲惫。当刘氏离婚案结束后,他长舒一口气,心事重重地离开了法院,到附近的西餐厅吃晚饭。

很显然,暨南军**引进法国法律,初步建成了现代法律体系。商馆法院的法官在庭审中表现得相当专业。而普通民众同样信任法院,愿意通过法院解决纠纷。

这使阿礼国感到喜中有忧。

喜的是,暨南军**积极学习西方,引进西方法律。这有助于中外之间增进互信,消除误解,有利于扩大通商。

忧的是,一个尊重法治的暨南军**,必定会成为一个令人棘手的对手。阿礼国一向主张对华强硬,喜欢在满清官员面前颐指气使。这种身份上的优越感,将在广州不复存在。

走出法院,已是黄昏,很多店铺前打起了灯笼,在晚上继续营业。透过灯笼,阿礼国惊奇地发现,店铺门口挂着许多新招牌:酒吧、咖啡厅、西餐厅……

一时间,阿礼国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仿佛自己来到了上海租界、香港殖民地。

只不过,上海租界、香港殖民地里的华人多留着辫子。广州商馆一带的华人,头上的辫子几乎已经绝迹了。

而古老的广州,仿佛被上帝施了一通魔法,变得生气勃勃、焕然一新。

自清初起,广州便对外开放通商。长久以来,广州对外开放的程度非常有限。洋人只能在商馆一带设置洋行、码头,只能在商馆内部活动,不得进入广州城内,更不得深入广东内陆。

有时候,外国传教士会在中国教徒的帮助下,深入华夏内陆传教;外国人也会偶尔冒险到广州外围,譬如佛山、东莞等地旅游。

第一次**战争后,这种情状愈演愈烈,屡屡引发教案。广东当局亦无力解决,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洋人有恃无恐,虽不能进入广州,却把商馆看成是某种“自留地”,公开设立西餐厅、酒吧、咖啡店等场所。

徐广缙做两广总督时,曾派人前往交涉。洋人置之不理,徐广缙亦无可奈何。

在满清治下,商馆一带虽然日益开放,仍得遵守“华洋分居”政策,华人一般不会进入咖啡馆、酒吧、西餐厅消费。

暨南军**入主广州后,鼓励开放通商、中外交往。西餐厅里也有了新的变化,有钱的华人买办、新潮的年轻人也来吃西餐,使餐厅的生意十分兴旺。

正是晚饭时候,西餐厅里的客人很多。阿礼国和随从已经找不到座位,只得和两个华人拼了一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