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怡和洋行侵权案(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16 字 6个月前

阿礼国此行甚为低调,一路乘坐商船,并未征用军舰。他乘坐的汽轮于下午从香港出发,中途在新安、香山、顺德、黄浦停留上下客。汽轮航行一夜,到达广州时已是次日上午。

以往,广州近海狮子洋、伶仃洋海盗横行,灯塔年久失修。来往商船往往不敢夜间航行。黑旗军重视海防,围剿海盗,重修灯塔,在短短几个月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冷落已久的海上贸易,重新变得繁忙起来。广州也变得欣欣向荣,大有赶超上海之势。

英国在广州并未设立领事馆。阿礼国把行李安置在怡和洋行,却并不急着进城面见杨烜。

怡和洋行是一家英资洋行,也是外国人在中国设立的规模最大的洋行,最早成立于广州城南的商馆。

最近,怡和洋行卷入到一起诉讼案件。阿礼国身为英国领事,又借住在怡和洋行,便决定参与这个案件,借机观察暨南军**的司法现状。

原告是广州怡和行老板伍崇曜,状告怡行洋行盗用怡和行的牌子,构成商业侵权。怡和行成立在先,由伍家创办,在广州十三行中实力最强。

1832年7月1日,两名苏格兰裔英国商人威廉·渣甸(WilliamJardine)及詹姆士·马地臣(JamesMatheson)决定在广州创办一家洋行。为了提高洋行名气,他们起名为“怡和洋行”。

彼时,伍家的怡和行如日中天,富可敌国,是远东最强的商行。渣甸给洋行起名为怡和洋行,正是想蹭怡和行的名气。

二十年过去了,英国人的怡和洋行不断发展壮大,实力冠居洋行之首。伍家的怡和行却不断萎缩,怡和洋行的名气反而盖过了怡和行。

以前华人势弱,洋人势强,伍家哪敢状告怡和洋行侵权?现在,杨烜娶了伍崇曜的女儿,大力扶植海商。怡和行重振声势,拓展多项业务。

由于名字相似,怡和行在对外业务往来上存在诸多不便。在杨烜的支持下,伍崇曜决定状告怡和洋行,要求怡和洋行改名。

英国人自知理亏。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怡和洋行与怡和行相安无事。怡行洋行的招牌已经打响了,变更名字颇为不妥,也有损英国人的尊严。

因此,怡和洋行不惜花费重金延请律师,要打赢这场官司。

此案由商馆法院负责审理。商馆位于广州城南、珠江北岸,广州十三行、外国洋行大多聚集在商馆。商馆法院因商馆得名,主要负责审理涉及外国人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