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阿礼国出任驻穗领事(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80 字 6个月前

英国驻沪领事馆最早在上海县城内。

上海开埠之初,清廷执行“华夷分居”政策,要求洋人住在城外,与华人分开。时任上海道台便要求英国领事在城外居住,不得在城内建设公馆。

首任英国领事巴富尔坚持要在城内办公,上海道台只得妥协。

但上海在开埠前只是一座小城池,方圆仅有二里。英国人在上海城内深感不便,上海道台亦生怕英国人寻衅滋事。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城外设立租界,供洋人居住,华人不得入内。

这便是租界的由来。可以说,租界的形成不唯是洋人作崇,背后亦有昏聩无能的地方官员在推波助澜。

辩证地看,租界亦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为中国近代化启蒙提供了必要的土壤。但凡有新事物,往往率先在租界诞生。日后革命党开展革命活动,亦往往需要租界的庇护。

英国驻沪领事馆位于英租界东翼,靠近黄浦江,即今之上海外滩。建筑整体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屋外有花园绿地。

此时的上海租界,已经兴起了炒地皮的风气。外滩地靠黄浦江,寸土寸金。英国领事馆占据外滩黄金地带,又拥有大片花园绿地,无疑对外传递出财大气粗、实力雄厚的信号。

阿礼国请文翰进入领事馆会客室,印度仆人奉上红茶。精致的陶瓷茶杯,银制调羹,散发着香甜味的红茶,令文翰不由得想起了伦敦。

他尝了一口红茶,觉得香甜可口,颇有英国红茶的风味:浓厚、丝滑、甜腻、芬芳。

能在异国他乡品尝到英国茶的味道,文翰非常满足,心中的愁绪也减轻不少。他说道:

“领事先生,能在外国喝到地道的英国红茶,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上流社会流行口味苦涩的绿茶?难道,他们用不起白糖吗?”

文翰虽是英国东方殖民事务专家,却并不熟悉中国文化,也不认同中国士大夫在绿茶上的独特偏好。

可阿礼国旅居中国多年,刻苦钻研中国文化,对中国文人的审美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与文翰这种贵族出身的人不同,阿礼国出身于平民,因为能力和才干得到英国**的认同,进而出任驻沪领事。

但英国驻华公使是个重要职位,一般兼任香港总督、英国驻华商务总监,还负有节制指挥远东舰队的权力,通常由贵族担任。

阿礼国的出身决定了他的外交官阶。要想打破**的贵族传统,要想出任英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