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难兄难弟(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49 字 6个月前

寨墟战败后,陶煜率领绿营兵主力撤到乐民镇,在此遇到了钦差大臣、八旗广州将军穆特恩。

尽管彼此不合,陶煜还是决定见面和穆特恩交换意见。毕竟,官场上应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清军败局已定,陶煜和穆特恩也成了难兄难弟。见面之后,陶煜仍旧像以前那样行以作揖之礼,仿佛身份平级。

论官阶,两人确实平级。论职务,穆特恩却高于陶煜。论亲疏,穆特恩是满洲上三旗的亲贵,陶煜更不能与之相比。

战场偶遇嘛,穆特恩也不计较这些礼节问题了。寒暄过后,穆特恩说道:

“前日,我写信邀请老弟到大营一会,一起商量战局。没想到,老弟已经不辞而别。今日,你我在此偶遇,真是不胜唏嘘。”

陶煜脸色一变,问道:“当时军情紧急,我来不及赴会,请人送了封急信给钦帅。难道,钦帅没有收到吗?”

钦差大臣又称为“钦使”,掌兵者可称为“钦帅”。

清朝以礼治国,等级观念极重,称呼也极为繁琐。穆特恩年长、地位高,故能称陶煜为老弟。陶煜虽然属下兵马多,却在名义上算是穆特恩的部下,称其“钦帅”较为合适。

陶煜的话里,隐隐带着刺。在他看来,送封信就算告辞了。可在穆特恩看来,自己才是主帅,陶煜必须经过自己的允许,方能调兵撤退。

满清官制,在地方上,文官以总督、巡抚最为尊贵,武官以八旗驻防将军、副都统,绿营提督、总兵最为尊贵。

按照“以文制武”的思路,总督、巡抚负有监督、节制绿营将领的权力。八旗兵地位特殊,不受总督、巡抚的节制。但督抚有密折权,可以暗中参劾八旗将领。

绿营兵分散各省,在一省或多省设一提督,统领境内所有绿营兵。

但提督以下的绿营将领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军令受总督和巡抚节制,兵权则归于朝廷。

若有战事,则从全国各地征召绿营兵参加征战。提督、总兵一般不担任主帅,主帅由皇帝另外简派,多以有名望的文臣为主。

这样一来,兵员多临时从各提镇中抽调,集中使用时又以文臣为统帅,致使兵不为将有,编组混乱,影响战斗力。

譬如,太平军刚刚兴起时,咸丰帝手忙脚乱,陆续起用郑祖琛、李星沅、林则徐(中途病死)、赛尚阿、徐广缙等文臣作主帅。

最后,咸丰发现这些文臣大多只会纸上谈兵,不得已起用向荣、和春等武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