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高伯适来访(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36 字 6个月前

杨烜视察新宁公司期间,越南人高伯适求见。听闻此名,杨烜颇受震动。

高伯适字周臣,号敏轩,又号菊堂,越南北宁省嘉林县人。他是阮朝重要诗人,汉诗造诣很高,很有杜诗的风采,至今在越南民间很受欢迎。

甚至,在当今的华夏诗词界,亦有不少高伯适的拥鳖。譬如,他在《丐子》中写道:

“丐子立踟踌,饥寒不敢呼。衣牵双笠破,命待一钱苏。徵敛时方急,漂流汝曷辜。不才亦人也,儿女莫挑揄。”

又如他的打油诗《薄晚醉归》,亦颇有诗趣:

“酩酊归来不用扶,一江烟竹正模糊。喃喃自与莲花说,可得红如酒面无。”

不过,如果他仅是一个诗人,自然不值得杨烜注意。历史上,高伯适还曾谋反,举兵反抗阮朝。

高伯适起事前是阮朝文官,诗歌流传很广,在越南民间很有声望。黎维柜曾假托黎皇后裔,发动起义。高伯适欣然前去投奔,被黎维柜封为国师。

黎氏曾统治越南三百余年,黎维柜起义颇具声势,高伯适很得重用,但最终被阮朝扑灭。

阮氏对高伯适相当忌恨,把他列为逆臣第二,见于《大南实录》正编列传二集卷四十六逆臣列传二高伯适传。

越南是儒家文化圈国家。

经过长时间的儒家教育,特别是宋代理学的桎梏,儒家文化圈里的读书人都对儒家忠君教育深信不疑,决不会轻易造反。

到了清朝时,封建制度趋于完善,君臣之防更加严密。读书人起兵造反少之又少,尤其是“体制内”的官员,更不会轻言造反。

晚清时,革命党徐锡麟出身于官宦世家,留学日本后深受安徽巡抚恩铭赏识,被恩铭任命为巡警学堂校长。没想到,徐锡麟却发动学生起义,刺杀恩铭。

事发之后,举国哗然,仇恨徐锡麟者多,同情徐锡麟者少。

在整个晚清,“体制内”官员大多对满清抱有希望,很少会像徐锡麟这样起兵造反。

清朝一样,越南也一样。越南人高伯适在1854年发动起义,更显得惊世骇俗。

他加什么要造反?至今,在越南史学界,这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有人认为,高伯适曾被流放到南洋雅加达,被殖民地蒸蒸日上的气象所震惊。有人说,他是越南北方人,与南方阮朝政权格格不入。有人说,他一向恃才傲物,性格使然。

杨烜猜想,高伯适或许和自己一样,对世界大势有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