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铁水成钢(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05 字 6个月前

午饭很简单,只有四菜一汤。杨烜定有规矩,要求各级奉行勤俭节约,把有限的银钱用在刀刃上。钢铁厂经费有限,唐廷枢也只能精打细算。

伍菡不避外人,坐在杨烜一旁吃饭。这一路来,她只接触到刘旻虎、唐廷枢、徐作新三人。刘旻虎是总司令部军械处长,唐廷枢是钢铁厂厂长,徐作新是近卫营营长。

这三人都很年轻,尤其是唐廷枢和徐作新,刚刚二十岁。他们出身都很卑微,刘旻虎是天地会党,唐廷枢是洋行底层职员,徐作新原是贫苦无依之人。

在满清治下,他们都是社会底层,吃不饱、穿不暖。但在杨烜手里,他们却焕发出勃勃生机,前途无量。

有句古话说得很好,“橘生淮南则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从这三个人身上,伍菡看到了暨南军**的潜力。

假以时日,军**必能推翻满清,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

饭后,杨烜与唐廷枢闲聊。唐廷枢原以为他要聊钢铁厂的事,为此做了一番准备。没想到,杨烜却问他:

“景星,钢铁厂投产后,咱们新宁公司就能站稳脚跟,逐渐走上正轨。下一步,我们必定要增建其他工厂,补齐产业链条。

“新宁公司是黑旗军最重要的工厂,肩负着工业化的重任。下一步,我们新建工厂,仍要依托新宁公司,以子公司的形式设置分厂。依你看,新宁公司应该新建什么工厂?”

唐廷枢号景星,少时在香港马礼逊教会学堂接受过6年(1842~1848年)的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思路开阔,对“产业链条”等新概念理解很透。

不过,杨烜刚才提问的问题,似乎应该由新兴公司董事长廖坤回答。唐廷枢是钢铁厂的厂长,似乎不应好高骛远,思考自己身份以外的东西。

但杨烜此问,实则在考量唐廷枢。在他看来,唐廷枢才是新宁公司董事长的最佳人选。只因他资历尚浅,只能让他先担任钢铁厂厂长。

果然,唐廷枢才思敏捷,稍作思索便说道:“大元帅,愚以为,下一步要办工厂,就得办机床厂。西方工业多采用机器,故商品产量大、质量优。

“机器源于何处?是为机床。机器为子机,机床为母机。有了机床,我们也能制造机器,小到机械模具,大到蒸汽机、采矿机,皆能自造,不必处处受制于洋人。”

这个思路与杨烜不谋而合。

之前,为了加快生产火枪火炮,新宁公司枪炮厂从德国引进了一条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