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着佃交粮(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1505 字 6个月前

战事总体较为顺利。黑旗军攻占了南宁府、太平府境内的主要城池,占据了昆仑关、镇南关等重要关隘,完成了第一阶段作战目标。

很多前线将士受到鼓舞,写信给总司令部,主张扩大战局,打入南宁府、太平府相邻的思恩府、镇安府。

杨烜审时度势,严令前线将士不得孟浪,不得违反作战计划擅自扩大战事。他很清楚,当下最重要的不是扩大地盘,而是抓紧实施“均田免赋”。

于是,黑旗军开始转入第二阶段作战:清剿不肯投降的地主团练、土匪等武装;建立府、县、乡**军**。

与满清一样,杨烜决定在地方上实行四级建制。只不过,满清实施省、道、府、县四级建制,军**则实行省、府、县、乡四级建制。

军**立志精简高效,故取消道一级建制;立志建强基层政权,故在县以下增设一级建制。华夏自古都有“皇权不下乡”的传统,军**此举,第一次把政权触角伸向了乡镇。

所谓军**,顾名思义,乃是由黑旗军主导建立的**。黑旗军陆师人马较众,军**主要由陆师负责筹建。水师专业性强,机动灵活,成为总司令部的得力助手。

杨烜一直留在南宁,牵头筹建暨南军**。

8月中旬,暨南军**各部门初步建成,开始步入正轨。杨烜开始筹划另一件大事:均田免赋。

均田免赋,通俗来讲,就是把地主的土地平分给农民,对农业实行固定税率。

这并非是黑旗军的创举。实际上,历朝历代开国之初,都实行过一定程度的均田免赋,借此争取农民的支持。

譬如,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收归国有,然后租借给农民,农民死后再收归国有,重新租借给别的农民。后来,国家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无田可分,难以为继。

清朝得国不正,初期“圈地、投充、逃人”三大弊政流毒甚广,一开始便面临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圈地是指将汉人土地圈给满州贵州、旗人。

投充便是把被圈地的失地汉人投入旗人门下,充任奴仆,为旗人耕作土地。

逃人是指被奴役的汉人从旗人门下逃亡的现象。

可以说,清朝从一开始,便面临着棘手的**、土地兼并问题。

为了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雍正皇帝强力推行“摊丁入亩”和“官民一体当差纳粮”。

“官民一体当差纳粮”取消了官绅免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