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向荣遣使(1 / 4)

1850再造中华 左茂行 996 字 6个月前

向荣字欣然,四川大宁人,早年穷苦无依,被迫投军,隶属甘肃绿营,是固原提标下的小兵。

当时,杨遇春担任陕甘总督,偶然发现向荣,认为他有大将之才。杨遇春率军镇压河南滑县天理教起义、回疆张格尔叛乱,多以向荣为先锋。

向荣打仗勇敢,又是四川老乡,颇受杨遇春赏识。在杨遇春麾下,向荣积功至甘肃镇羌营游击,成为从三品的绿营武官,跻身高级军官之列。

对此,向荣感恩戴德。

杨遇春死后,杨家衰落。不少门生故吏纷纷与杨家划清界限。杨烜在广州时,广东陆路提督陶煜便受过杨遇春的提携,却对杨家非常冷淡。

此时的向荣已是广西提督。提督是从一品武官,基本是汉人武官的“天花板”。向荣在绿营中是一等一的名将,很受朝廷倚重。

最难能可贵的是,此公知恩图报。杨田、杨国瑞等人前来武宣,因持外地人口音,受到清军盘查。所幸这部清军隶属向荣,他念及昔日杨遇春的恩情,私自释放杨田。

除此之外,向荣还派来一员密使随行,试图说服杨烜反正。

杨烜知道,向荣并不简单。太平军起义后,清廷调集各路清军围剿。清军废弛已久,并非太平军的对手,各部清军都畏葸不前。

只有向荣奋勇杀敌,一路追击太平军,直到金陵城下。咸丰帝感其忠勇,授予他钦差大臣头衔,令他担任江南大营统帅,节制十万正规军。

向荣一路追击太平军,又长期围困天京,是早期太平军的头号大敌,也是洪杨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

此公死后,被清廷谥为“忠武”,这是清朝武将规格最高的谥号。清朝两百多年,仅有八个武将得此谥号,包括杨遇春。

杨家有恩于向荣,向荣又派来了密使,杨烜自然要在这方面做点文章。他思索片刻,传令接见向荣的密使。

这个密使名叫邓绍良,是向荣的心腹。向荣麾下大将多为四川老乡,如虎坤元、周天培、张玉良等。邓绍良却是湖南人,追随向荣多年,心思缜密,嘴巴很严,对向荣忠心耿耿。

杨烜接见邓绍良时,屏退了闲杂人等,只留杨田、杨国瑞、二营长陈虹三人。

寒暄过后,邓绍良不卑不亢,说道:“杨忠武侯在世时,我曾有缘在他老人家军前效命,受过忠武侯的提携。

“大家都说,若忠武侯多活几年,由他老人家主持**战争,咱们必能打败英夷。若打赢了那场战争,华夏必不至于像现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