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脸呢(1 / 3)

方二愣愣的看着李世民离去的背影,怎么感觉这个便宜丈人的态度有点不对劲的样子?

不过达到了自己要的目的,便也没往深处去细想,跟在李世民的身后也下了三层甲板。

船尾处,李泰正滔滔不绝的跟宋应星讲着大唐的不同之处。

每一种事物都让宋应星憧憬不已,见到方二过来,便激动的问道。

方公爷,魏王殿下所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方二哪里知道他们之前说了些什么,于是便疑惑的反问道:什么东西?

宋应星眼巴巴的看着他:水泥路,柴油车,直升飞机,大渔船,这些都是真的?

哈哈哈哈,宋先生说的这些当然都是真的!

不止如此,还有横跨黄河的大桥!

当然,还有高产粮食,也就是宋先生所追求的乃粒,如今大唐最高产的作物,春种可产四十石,夏种可产三十石!

方二说的正是红薯。

此时的大明,虽然已经有陈振龙从吕宋带回了薯蔓,并经徐光启的全力推广,但产量却根本无法和后世的品种相提并论的。ωωw.

毕竟,那是经过数百年的培育和改良之后,才得到的成果。

宋应星站在那里喃喃自语。

春种四十石,一亩地的产量,足够四口之家吃上一年了!

这得能养活多少人,大唐的百姓,竟然富足到了这种地步不成?

为何,为何千年前的大唐可以做到,而千年后的大明却还有这么多的百姓饿肚子?

李泰看到宋应星的样子,还以为他不相信方二刚刚说的那些话,于是便笑道。

宋匠宗,这些事情,等你去了大唐之后,本王让人带你坐直升机,到处看看,就能知道真假了!

要的,要的,一定要的,老夫一定要亲眼看看你们口中的盛世大唐!

宋应星连连点头,这些事情,对他的吸引力绝对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爵位的事情,李世民已经点头,剩下的就是考虑给什么封号的问题了,这事情倒不用着急,回到大唐之后再做决定也不晚。

两天后,游艇自天津驶入潞河,顺着河道,直接开到北京城外。

这条河,是天津和北京之间的主要水道,许多的商船,在看到游艇时,都被它的速度给震撼到了。

直到众人下了船,留了几个特种兵在这边看守,还有商人围在旁边对着游艇指指点。

这种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