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明朝百姓生活常态(八)(1 / 4)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631 字 8个月前

目前最成功的例子只有一样,利用水泥,烧制出五花八门的瓷砖,烧瓷原本就是老祖宗的强项,虽然硬度上弱了点,可是利用水泥铺贴厨房墙面,灶台等还是很成功的。不过一般普通老百姓用不着,只有在大户人家中流行。

在成化年间的明朝,大部分老百姓家中还没有灶台,多是直接在房内选一个地方在地上生火做饭,在江南地方人家中多有灶台,因为灶台做饭省柴火,加上江南地方人口密度大,柴薪缺乏,烧的都为稻草、麦杆、树叶之类,烟气很大,不得不将烟排出到屋外,而在山林茂密的地方不缺柴火,湿度大,直接在屋内生火,还可以在火堆上挂一些山货熏成腊肉,天气寒冷时又能取暖,这就是每一个地方不同的生活方式。

作为穿越者,章子俊正在家中为了朋友,实验传说中的制白糖工艺,市面上的糖霜价格实在是离谱,其实制作的糖霜已经采用了多次过滤工艺,只是单纯地过滤杂质,没有脱色。

糖霜起源于四川遂宁,为唐代邹和尚所发明。它采用小锅恒温、慢火久炼、人工勤滤、自然结晶的手工工艺,其天然结晶就本质酷似冰雕玉砌的假山,具有止咳化痰、润肺消肿、除心烦心热之功能,跟冰糖差不多,敲击成末后就是糖霜。

而章子俊要做的就是黄泥脱色法,这种技艺的发明,据传说是非常偶然的,元代时泉州府南安县有一个姓黄的糖匠在制糖时,突然墙塌,黄土块落到缸中的糖浆上。在清理时,把土块清除去,发现缸中上层结晶出的糖变得非常洁白,于是后人便都仿效这种方法了。这种盖泥法经过后人的不断仿效,糖匠们便逐步明确意识到黄泥具有脱色的本领。

目前这种白色的糖,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虽然采用黄泥脱色已经发明出来了,糖匠们可是很保密的,称为盖泥法。章子俊要做的是改良版,“黄泥水淋糖法”,这个方法目前有没有还不知道,反正自己不做出来,估计几十年后也有人改进发明出来了吧。m.bīQikμ.ИěΤ

将黑糖置于瓦溜中,再淋入黄泥水,在上层的黑糖色素和杂质被黄泥水带走变白。这就是制作白糖的“瓦溜法”,因过程中使用的器具是瓦溜而得名,又因淋入黄泥水,亦称为“黄泥水淋糖法”。

白糖产量不高的原因,目前估计还是采用盖泥法,操作时先将蔗汁加热蒸发,浓缩到黏稠状态,就倾倒入一个漏斗状的瓦钵中,事先则用稻草封住其下口。经过两三天后,钵的下部便被结晶出的砂糖堵塞住了。把瓦钵架在瓮或锅上,糖浆上面再以黄泥土盖住。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