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1 / 4)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568 字 2023-02-27

不管是烧制“水泥”还是玻璃及一些陶瓷用品,这些明朝人的工匠只需要了解了整个工艺流程和要求,很快就破解了其中的“奥秘”,比如在瓷器窑炉提高炉温上,明朝工匠自有一套办法,能让窑炉温度达到一千三百度,结合章子俊的高炉侧室回转热风后,使炉温达到一千七百度左右,这就为炼钢及烧制玻璃成为了可能,这一切利用焦炭来提高炉温起到了关键作用,焦炭早在宋元时期就已掌握了炼焦技术并使用焦炭了,此时的焦炭只是用来烧制瓷器及玻璃,是的,在明朝玻璃可不是没有,就是数量稀少,从元朝就有利用焦炭提高炉温制作玻璃,可是当初只是炼出了许多玻璃疙瘩,用这些玻璃块做一些挂件、装饰用的油灯底座,因为透明度不是很高,没有做成透光的平板玻璃。

“燋炭”一一词最早出现在元人撰写的《元代画塑记》一书中,例如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画大天源延圣寺佛像等所用物料中,有“水和炭九万七干七百六十三斤,燋炭七百斤”。明代,也称焦炭为“燋炭”。就在天顺元年,英宗皇帝在一则额派物料的文告中,除列有“木炭、煤砟”等外,还列有“燋炭”,这说明燋炭已成为朝廷向全国各地征办的物品。ωωw.

为了能提高炉温,自有大明工匠在采煤区炼制焦炭出售,位于山东淄博市博山大街北头,这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尤以煤为大宗,所产之煤“其臭者,炼为礁以煮玻璃”。这里“制造玻璃所用的原料和作为燃料的焦炭,均为附近山中所产。”从“元末明初”起,已成规模”。

目前明代的玻璃制品全是作为装饰之用,首饰为最,原因就是烧制玻璃时,没有添加“澄清剂”这些玻璃只是呈半透明状,还带有各种杂质颜色,章子俊的办法是用石膏来做“澄清剂”,石膏就是硫酸钙,也是制作水泥中的添加物,另外还有明矾,又名芒硝,也称为硫酸钠,当然古代没有这种化学名称,除了这些外还加了莹石粉,妥妥地一个复合类“澄清剂”,原因很是苦逼,玻璃要做的好透明度高,就要用到许多在这个时代没有的添加剂,光澄清剂主要有白砒、氧化锑、硝酸钠、硝酸铵、二氧化铈等。这些从哪里去弄,只能添加一些近似的原料,烧制出来的玻璃中比没有添加澄清剂的好一点,透明度高一点,有时也会得到透明度很高的出来。

慢慢来,先做到有,对于这些要求需要时间去研究改进,只要制定出要求,相信明朝工匠的智慧。

对于古人的智慧,从不怀疑,所缺少的就是想像,可章子俊很明白这方面“想像”因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