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看未来三百年?(2 / 4)

,则以养济院标准,发粮以供其存活。

二月时,户部尚书夏原吉进入武英殿,奏报道:“经初步核算,十四年,两税合计四千三百余万贯钱钞,商税为两千零三十七万,首次突破了两千万贯钱钞,达到了两税近一半,盐铁茶专卖税合一千一百万贯。去年一年,税赋总和达七千四百余万贯钱钞,相对十三年时增长百分之十四。”

朱允炆接过文书,仔细看了看各中数据,微微点头:“开国四十六年,终有所成。”

夏原吉笑道:“都说宋廷最富,可翻看史书,熙宁至元丰年间,不过六千余万贯。”

朱允炆起身,从桌案后走了出来:“宋廷时的富,可与大明的富完全不同。大宋的富,盐铁茶专卖税占了不少,商税畸重,民税并不占主。说到底,宋廷在富裕的背后,是农民交不起税,商人与富人支撑起了繁华。”

夏原吉对朱允炆的观点很是认可,正色道:“朝廷对民两税稳步增长,一方面是田亩开垦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是人口的增加,而抑制土地兼并之策取得显著成效,又保障了百姓手中有田可税。”

朱允炆背负双手,嘴角带着笑意。

自建文四年至建文七年,朝廷动用了大量人力实现了最短时间的人口普查,并通过照身帖、照身牌来确保人口普查的真实性,当年结果是七千一百余万人口。

而到了建文十四年,七年的时间里,大明人口增加了一千二百多万,人口已然达到了八千四百余万。百姓生活的改善,带来了极大的“生娃”热情,每年有近二百万婴孩诞生,这个增长速度堪称惊人。

用不了十年,大明人口将突破一万万大关。

朱允炆笑道:“人口增长是好事,也不尽全是好事,若是人口增长过快却没有相应的对策,很容易导致某些地方人均土地过少,继而带来饥荒等问题。户部需要尽早拿出各行省、各府人口密度图,对于山西、山东、河南、江浙等人口过密地方,适当分流移民才是。”

“东北这些年开发不错,有了小江南,东北粮仓之名。可仔细看其人口,不到八十万。如此少的人口,如何担得起粮仓之地?依朕看,不妨再来一次闯关东,将那里的人口至少增加至一百六十万。”

夏原吉深吸一口气,这个移民数量着实太过庞大,不过有鉴于朝廷多次移民的经验与移民之策的信用,移民未必不可行。

东北人口确实太少,虽然冬日漫长且冷,但资源丰富,兵部甚至还想在辽东湾开辟一个新的船坞,专造铁船,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