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金陵暗涌(2 / 4)

面八方的魑魅魍魉突然都冒了出来,形成了这举世攻明的格局,夏尚书不觉得奇怪?一方面大军出征索取大量火药弹,一方面京师空虚,暗潮涌动,我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还请夏尚书多多用心,警醒陛下才是。”

卓敬是侍郎,以前奉天殿还没被烧的时候,还能在朝会时见到朱允炆,可现在奉天殿没了,朱允炆待在武英殿办公,多数召见的是内阁、六部尚书与五军都督府、水师都督府的人,很少召见侍郎。

有些话又不适合写奏折,万一留下文字,等朱老四回来,说不得会大闹户部。

夏元吉看出了卓敬的忧虑,默然点了点头。

这年头能留在朝堂里的就没几个蠢货,突然起来的变故,四方战事说来都来了,这其中绝没有不约而同,而是相约而动。

面对这局面,建文皇帝也下定决心借此机会,全面收拾下敌人,该打的彻底打服,该杀的彻底杀死,由此抽走了大量京师兵力。

夏元吉并不担心朱棣,此人想要闹腾,早在西征帖木儿的时候就可以闹腾了,毕竟那里有地利,裂土封王不在话下,何况当时朝廷的后勤压力已足够大,一旦朱棣闹腾,短时间内绝不会有第二支军队出征能讨伐朱棣。

只是,朱棣反不起来。

只要看看朱棣身边的武将就知道了,徐辉祖是彻彻底底的朱允炆的人,平安也是,段云、刘启夏、周大志、薛禄等等都是朱允炆亲自提拔起来的,还有铁铉,杨溥、宣青书这些随军参谋,杨烽火等大督官,都是朱允炆的人。

另外,京军之中谁不受建文皇帝的恩惠,这些年来朝廷在他们身上投入的资源不在少数,加上年复一年的忠君报国思想,朱棣想要让他们转过身对付建文皇帝,这样的命令下达时,就是朱棣身死之刻。

夏元吉相信朱棣不会背叛朝廷,也相信他不具备背叛的力量,老赵当年穿上龙袍,可都是一群下属拥护出来的,是一群人“运作”出来的,朱棣身边都没几个他的人……

京师空虚这才是令人担忧的。

为了保证火器运输的绝对安全,建文皇帝还在京师中抽调了五万精锐,联地方卫所,全程守护大运河!

每一百步之内,必有军队驻防两岸。

这样一来,虽然保证了物资的安全,可也削弱了京师内的防备力量。

夏元吉离开户部,进入内阁。

杨士奇、解缙正在复盘张辅的安州之战,见夏元吉来了,杨士奇起身招呼道:“你来得正好,我们二人刚还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