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武举法》(2 / 5)

朱允炆见姚广孝也想要劝说,便先一步说道:“会通河疏浚打造水柜,而制备的钢筋混凝土经过测验,滴水不漏,且能抗巨锤之力,堪比山石,说明这一条路是行得通的。既能行得通,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制塔,这些细节朕会交代清楚,工部负责摸索,先于他地筑三丈碑为实验,取得成效之后,再筑英烈碑。”

姚广孝见朱允炆胸有成竹,也不好再说什么。

“姚师父留下,其他先退下吧。”

郑赐、道源等人施礼离开。

朱允炆看着日益老迈的姚广孝,挥退左右,然后示意姚广孝坐下。

姚广孝盘弄着佛珠,平静的等待着。

朱允炆沉吟许久,方开口道:“师父认为南京适合作为帝都吗?”

姚广孝猛地瞪大眼睛,心头狂震,这个问题属实太大,牵涉太广,想要回答殊为不易。

最让姚广孝感觉到不安的是,既然朱允炆问出了这个问题,就不是来征求肯定答案的。若他断定南京适合作为大明帝都,是绝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疑问的本身,就意味着否定与批判的存在。

姚广孝看着朱允炆那一双极为认真的眼睛,沉声回道:“可问太祖之意。”

朱允炆很清楚,姚广孝不是让自己跑到孝陵找朱元璋聊天问问去,而是看看太祖在南京适不适合定都上怎么做的,换句话就是:

皇上你想搬家,那你得看看太祖怎么盘算搬家的,不说找找理论依据,至少也得找找搬家经验……

太祖朱元璋是很想搬家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虽说南京虎踞龙盘,即有长江天险,又有群山险峻。可问题是,老朱也很清楚,大明它不是独栋别墅,一家人住进来舒坦就够了,大明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东西南北都有门,门外面还有打家劫舍,偷摸拐骗的家伙,不把这些门管好了,别墅再舒服,也无济于事……

老朱想搬家,想过开封,想过凤阳,想过西安,尤其是凤阳,老朱可是动了真格,弄了施工队,真营造起皇宫来了。只是还不等老朱组建新的搬家货运公司,凤阳就烂尾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朱元璋是不满意南京的,只是苦于没有代替方案,只好将就一下。可朱允炆不能将就,再将就下去,说不定几十年后北面的骑兵都能在长江对岸喝水了。

重心不北移,大明这个巨人就很难打出直拳与勾拳,双手将如同锁住一般,困在袖子里,难以施为。

“你知道朕为何安排你来监工修筑大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