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东陵宝藏(1 / 5)

太爷爷在前清考过秀才。

只因习不会八股,不懂阿谀奉承,迟迟不中举人,成不了老爷。时局混乱,朝政黑暗,太爷心灰意冷,便改文学武,拜了江湖文武先生,习得切口、海底、刀枪、棍棒、骑马、走燕子等艺,拜在盗门之下。

皇帝退了龙庭,天下愈发混乱。

军阀割据,尸横遍野,武艺不再能安身立命,都讲究个洋枪洋炮。军阀卖烟土,倒军火,直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当时的前清读书人,要想在乱世混个饭碗,大概只有两条路。

要么南下走沿海三省,做个文武先生靠朋友周济,干些账房、朝奉这类事,亦或整理些报纸文稿,成不了大气候。

太爷不愿如此窝囊一辈子,北上关外,去那龙争虎斗之地靠武艺谋生。

人走茶便凉,全靠朋友帮。

走南闯北十来年,太爷练了一身本事,朋友极多,江湖兄弟提起,无不挑大拇哥道声“仗义”。人情世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轻钱财,一诺千金,为兄弟出生入死,毫无怨言。

行侠义事,管不平事,杀奸佞人。

渐渐地,太爷在盗门有了威望。

起先太爷跟着奉系打仗。

不愿祸害百姓,专除那些为非作歹的痞子,再加为人心直口快,好打不平。多年不曾晋升,只干了一个营副勉强养家糊口。

奉系让直系打败了,赶回了关外。

太爷不愿背井离乡,深感奉系内部派系林立,山头众多,想要靠奉系澄清玉宇,国泰民安,已非现实。

便舍了奉系,转投直系门下。

北洋时代,军阀来来回回,今天下野明天起复,说不准的事。

没几年,直系内部又分裂,南方的国民**北伐打了上来,直系大都改了山头,换了旗帜。那时候,太爷结识了孙殿英。

孙殿英早年也在奉系门下做事。

二人算起来颇有渊源。由于南京方面仗着财政优势,北伐势如破竹,奉系与直鲁军阀灭亡是迟早的事。

孙殿英识时务,北伐胜利前夜改投南京方面。

上下打通关节,做了军长。

国民内部也是山头众多,没根底连后妈养的都不算。孙殿英急于扩充势力,机缘巧合,便想到我家太爷。

太爷会功夫,人仗义,江湖个顶个夸的“千金难买一诺言,不输春秋窦鸣犊”。

太爷当时失业在家。

上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