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渊星烁(2 / 4)

面还有空间。

“斯文赫定见证耳洞,曾在一条长巷点燃了烛火,会不会需要特定的光源或仪式?”姚俞忠问我。

我问左山风,他们进去的时候有没有点灯。

左山风回忆,他跟在队伍最后面,隐隐约约记得,好像老彭弄了一块会发光发热的金属。

“好吧,我知道一个‘光锥’理论,应该跟斯文赫定提到的长巷计划有关。”

我打了个响指。

倒斗要学数理化,不能像姚俞忠那样蛮干。

姚俞忠一听物理就头疼:“你不会叫我买颗**丢在这,把上面的沙壳炸开吧?”

“也不是不可以。”我真诚回答姚俞忠。

姚俞忠抬脚要踹我,不易走过来,一巴掌拍他肩膀,把他摁了回去。

我朝姚俞忠做了个鬼脸。

能搞来**,他姚俞忠就要改名,叫姚东风了。

所谓光锥,并不复杂。

人的眼能看见世界,源头在于光。在纯黑的环境,人与地**的蚯蚓没什么两样。尤其在能源匮乏的古代,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太重要了。

人类能汲取最简易的光源,在于火。

自古以来,先民对火的崇拜不胜枚举,偏偏远在西北的鸦鸣国是个例外。

这个国家的人不需要眼。

他们靠声音判断岁月,光源对于鸦鸣国而言,非但不神圣,反而极端邪恶,会使他们的真面目暴露。

所谓物极必反。

我想在鸦鸣国守护的耳洞附近,需要一道最极致的光将其引燃。

这就涉及到了光锥理论。

斯文赫定也好,老彭带队也罢,他们能进入耳洞,都在于寻找到一种极为特殊的“光”。譬方说陵墓晦积千年,纯阴带赤的长明灯,天外放射性元素的金属颗粒。

这些“光”,比凡火发出的光更高级。

光锥,打个比方,太阳现在消失了,对地球的人有影响吗?

答案是没有!

光的传播需要时间,光在传播过程产生距离,这就形成一个三维空间的基础。

现在看见的光,其实来自七分钟以前发出的。几分钟后,人类才会惊悚的意识到,太阳在“过去的时间”已经不见了!

这就是光锥。

人眼对光极其敏感,光引导了一切。

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对人而言便是一片虚无。

简单的说,光源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