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将军赋采薇(2 / 5)

、钢铁,再到寺庙佛像上的金箔、文物,都是这个计划的掠夺对象。

东洋毕竟是岛国。

国土面积有限,实力有限,要支付如此庞大的侵略战争,强盗方式的劫掠顺理成章。

民国三十年,安南、身毒等地相继沦陷。

日寇大举进兵,以陆军15军为主力,攻入缅甸。当时的缅甸和南亚地区,多为英国殖民地。指望这帮人和日寇浴血奋战,是不现实的,太监生儿子都比这帮人奋勇作战有概率。

旬月后,英军大败,滇缅公路随之被切断。

到民国三十一年,日寇大有从缅北进攻滇土之势,对抗战大后方造成极大威胁。

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一年。

中国远征军受召组建,前后有十万余人,陆续赴缅,与日寇作战,保滇缅公路不失。先后在同古、仁安羌地区,正面挫败日寇的嚣张气焰,取得胜利!

当时进入缅北的中国军队,是中国第一支机械部队,精锐中的精锐,可与日寇正面作战。再加上将士保家卫国,士气高昂,前期战势相对乐观。

但在几月后,战势对我军极为不利。

陷入日寇的重重包围之中。

这个问题极为复杂。

最大原因,就是英军的撤退速度,比日寇的进攻速度还快!

日寇进攻十公里,英军望风而逃,不撤退一百公里都对不起女皇大人。

使得远征军陷入孤立无援的窘境。

甚至还要分兵,去解救被包围的英军部队!

孤军奋战,节节失利。

当年四月,滇缅公路被ri寇完全切断,再无远征必要。重庆方面经过商讨,决定撤军,等来年重新组织人马,再由腾冲入缅,夺回公路。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缅北大撤退”。

当时的中国军队,损失并没有太大。十万部队,仍有七八万保持相当战斗力,可且战且退,由缅北入英帕尔城市,再转回国内。

然而在撤退的时候,高层出现了分歧,悲剧由此发生!

重庆方面,屡次要求军部和德械师,由缅北撤回滇土,不走英帕尔路线,防止指挥权丢失。

这无疑是一个冒险的决定。

甚至说,置三军将士性命于不顾!

迫于重庆方面的压力。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经过分兵,第5军军部及新22师,按重庆方面制定的战略,由缅北穿过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