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远志万里(2 / 4)

圆盘缝隙,等待后人发现。

若非胡子眼睛尖,我们几乎错失进入坟山的最大收获!

“陶万里?”我仔细咂摸这个名字。能入坟山,又不对金银财宝动心的,可见此人绝非江湖草莽。

胡子道:“这人,好像没听过,南北两派有这号人物?”

我道:“民国有三王八奇十二将,唯独没有姓陶的。盗门当中,好像也没有。不易,你知道不?”

“不知。”

白小花道:“搜索引擎也搜不出来。”

那是写给我们后人的书信。

记录着江山沉浮,民族危难的艰苦岁月。从字里行间,能读到烽火长扬,硝烟弥漫。

那是一个怪异的时代。M.

底层如溺水火,高层纸醉金迷。

那是一个荒唐的时代。

盗墓大行其道,三教九流登堂入室。有英雄,有蟊贼,有爱国者,有叛徒走狗。

那是惊心动魄而被遗忘于历史旮旯的秘语,若非亲见,殊难想象。

信笺内容如下:

告,全体中华之民国同胞、子弟:

东方华夏,世界之屋脊也,孕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然自列强窥我海疆以来,邦遭多难,时局动荡,军阀混战。

百姓罹难,国家尊严沦亡,更有日寇侵我东三省,欲施亡国灭种之事,大丈夫当为国谋计,虽身死洒血,何足道哉!

余自幼远渡重洋,留学求教十余年,虽一腔热血,自诩全才。然一人之力,难挽大厦将倾,为平生最恨之事。

本想亲握缰绳,手提刀枪,与敌酣畅一战,虽死犹可报故国养育之恩。然受戴局长重托,又受大总统倚重,欲寻中华之龙,以神力抗衡科学?怪哉!怪哉!

此番入坟山扰先人坟冢,实为情势所迫。既有线索,虽孤注一掷,仍要努力。

余即日起,率弟兄姊妹,寻那中华龙,观我华夏起源。若真有超乎科学之力,或可救我巍巍大邦,支我中华脊梁。

此去九死一生,目标或是长白山?乃至关东境外?

后世诸君,若见余之书,当思报国,与日寇血战到底,保家国无恙。即余在天有灵,也可欣然倾酒,告祭先灵。

民国二十年,仲夏,陶万里。

读完此书,使人心生敬仰,虽不曾认识此人,却也钦佩他为国为家之气度,绝非凡夫。

“是大丈夫!”

连胡子都佩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