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掮客生意(2 / 5)

说有些关联,我和胡子还真没系统的干过。

“两位爷,这淘洋落啊,是民国的说法,当时很多收破烂的,拿白糖、油、铁锅,换农民家的瓷碗、箱子。别看是农民,越穷的地方,保不齐好东西越多,谁家祖上没阔过啊?保不齐街头要饭的,祖上可能是王爷。”

“淘洋落,遇见好东西叫‘出’,买砸了的叫‘入’,套话的叫‘盘口’,归一堆的叫‘群包’......”

黄师爷怕我们不懂,一路上说了很多规矩。

他是掮客,对收旧货这一套很有心得。

胡子信心满满,拍胸脯保证:“得咧老黄,我和小虾都听你的,你来指挥,有好东西,我们给你当捧哏。”

“嗯,大家合起来办事,不愁办不成。”

到了地方一看,确实是穷乡僻壤。

黄师爷被我和胡子架起来迈过田坎,去村里收废铜烂铁。

这年头,年轻人出去务工了,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时不时推开门缝怯生生望我们一眼,等我们走过去,门很快就关上了。

转了一大圈,我和胡子满头是汗,一件好东西都没收到。

要么是现代的破瓷碗,要么是连话都听不懂的老头,一个个全上来捣乱,东西没见到,胡子先憋了一肚子火。

“哎呦,歇歇,胡爷受不了了。”

胡子双脚岔开,坐在农村晒谷子的大盘石头上扇扇子。

黄师爷道:“不应该啊,这么大个村,别告诉我祖上没出过有钱人。目前为止,咱们遇见最值钱的,还是宣统时期的民窑笔筒,市场价八十六块钱!”

古董这个东西,要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才算真的值钱。

不是说年代越老就越贵,胡子**下的石头,少说有几千万年的地质年份,一分不值。

“要胡爷说,咱们干倒斗有好处,至少东西都是真的,还没这么费劲。”

黄师爷喝了几口水:“要有耐心嘛,实在不行,去下个村子,就是要多走山路。”

“等等,那边有人在看我们。”

我一指方向。

有个中年男人,躲在院墙后头,一副鬼头鬼脑模样,跟小偷似的。

黄师爷一下警觉起来:“别不是扒手吧。”

胡子乐了:“胡爷的老爹就是天下第一神偷,**,什么人敢来偷胡爷的东西?别怕,他要动手,胡爷连他**都扒下来。”

黄师爷眼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