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最顶尖的只有一个,许秋!(1 / 3)

王晟德提供的“改良血管套接法”“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等等,其实都具有不小的临床意义。

但,在完全掌握过后,许秋却发现这些技术的局限。

说到底,还是代价和收益的问题。

王晟德这些理论,操作难度都很高,但能带来的疗效提升,与临床广泛使用的技术,其实相差并不算大。

临床医生想要学习这些技术,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尽管这的确能让断手再植预后更好,但付出与成效是不成正比的,属于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有这功夫,还不如学一学怎么用最新的手外科机器人,一分的学习与努力,可以换来十分的疗效提升。

但这并不意味着王晟德的理论毫无用处。

事实上,他找错方向了。

这些新技术能发挥用武之地的地方,不是给旧有手术式的完善,而是——开创新手术!

尤其是“不缩短指骨再植”,如果能深入研究下去,或许能在陷入前进泥沼之中的手外科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如今的手外科,或者更精确一点来说,断手再植领域,博士跟大白菜似的,专家也是遍地走,研究成果跟雨后春笋似的疯狂涌现。

但,仔细一看,无非是新瓶装旧酒。

创新肯定有的,但这大概等于做九转大肠,多加几克胡椒粉还是少加一点绵白糖的区别,真要说有什么巨大的进步,还真说不上。

然而如果许秋真的能将王晟德的理论全部融合,应用在新的术式之上,就是把九转大肠变成了十转、十一转,这无疑将震动整个行业!

……

考核场地。

许秋刚一进去,王晟德、何海等人就看了过来,愁苦的面容立刻焕发光彩,眼睛都亮了几分。

“许秋!”王晟德也不顾诺亚教授了,赶紧带着人来接。

“怎么样了?”许秋扫了一眼。

大部分已经比试完了,临医这边的医生大多捶胸顿足,而骨科国交流团众人则趾高气昂。

考核场上,还有少部分高难度、亦或者繁琐的项

x33目没有进行完。

如肌腱的缝合术、神经对接术等等。

脑外科医生的比赛场地,上一届名刀大赛带队队长钟文,此刻眉头紧锁,后背的汗出了一层又一层。

还有手外科医生,做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及肋软骨的移植修复。

代表临医的是王晟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