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这一刻,我愿为许秋赴汤蹈火!(1 / 3)

谁能想到,四个小时之前,他还在为临海研究所的举步维艰苦恼?

七千万。

省着点花,一个月一千万,也够用半年了。

肯定能支持到白云省的拨款下来。

这样的话,许秋接下来的研制,能彻彻底底放手去干了。

“真烧钱。”许秋默默地道。

人工血管要出成果,预计要花几个亿,可能更多。

看起来很可怕,但和真正吓人的项目比,也是九牛一毛。

比如物理领域的国际热核试验反应堆,项目预计花费一千亿,而且极大概率不能出成果,只是向着最终目标可控核聚变迈进了一小步而已。M.

想到这个,许秋突然沉默了一下。

他给目前临海研究所所长任超打了个电话,寒暄一阵后问道:“现在这些科研人员,平均薪酬大概是多少?”

任超有些意外。

他还以为许秋要问科研进度,或者是这几个星期有没有什么新突破呢。

工资方面,他还的确没有关注过。

任超问询了财务部的人后,才给出答复,道:“目前,我是拿年薪的,七十万左右。

还有四位主任,也是年薪,大概是五十万。

特级研究员,月薪两万上下。

高级、中级都在万元级别。

初级研究员八千、没转正的五千,还有大量博士生,一个月给三千,包食宿。”

这个薪酬水平跟许秋猜测的差不太多。

谁又能想到,一个有可能做出每年百亿市场的科研团队下,一大半的人工资水平才刚刚过万。

而过五关斩六将的博士生,却只能拿三千月薪?

这并非临海人工血管研究所太抠。

而是整个大环境如此。

科研不受重视、科研人员拿不到该有的报酬,大夏每年八万博士生,月入三万、五万的自然有,但也存在很多靠补助在大城市勉强够活的人。

“弱科研”的风气,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许秋也只能从眼下开始改变。

他思索片刻后开口,“任所长,接下来恐怕要辛苦大家了。”

任超神情一怔,意识到许秋终于要把理论成果付诸实践了,整个人都亢奋起来,道:“我们都坐了七八年冷板凳了,如果这次真的有希望,倒在岗位上都甘心!”

许秋道:“接下来,所里的博士生按照最低一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