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万历首辅张居正(1 / 3)

就在这时,代入感十足的背景音乐声中,秦风浑厚的声音响起,视频继续播放着。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嘉靖四年,即1525年,出生于荆州府江陵县,因曾祖父梦到白龟,故起名张白圭。】

【嘉靖十五年,十二岁的张白圭通过童生考试,因其机敏伶俐深得荆州知府喜爱,替他改名为张居正。】

【次年,张居正参加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因为他很看好张居正,想让他多磨砺磨砺。】

【三年之后,张居正再次参加乡试,成功中了举人,顾璘对他十分赏识,对他说希望他树立远大抱负,而不是沉迷于眼前。】

【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通过殿试,中了进士,被授庶吉士,为皇帝近臣。】

嬴政:“这是后世的选拔人才的方法吗?真是令寡人震惊,这种方法可以极大的避免出现官宦之家垄断朝堂的局面,增加底层百姓参与朝政的机会,厉害!”

曹操:“确实,要是有这个选举人才的方法,那就不会出现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现象了,后世能够想出这个取才之法,不错哦!”

杨坚:“what?这不就是朕创立的科举制吗?都在后世流行了?如此,世家大族将会被削弱或者灭亡,朕心甚慰啊!”

刘邦:“@杨坚,哦?这种选拔人才的方法,叫科举制,是你创立的?功在千秋啊!”

赵匡胤:“不错,隋朝后面的皇帝使用的选官方法,基础就是科举制,只不过有所改变而已,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说句利在后世,不为过!”

“……”

【嘉靖二十八年,张居正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年轻气盛的张居正上了一道《论时弊疏》,阐述了他改革**的主张,可是没有引起皇帝重视,意冷之余,在嘉靖一朝,他再也没有上过一份奏疏。】

【次年,张居正借口生病,回到江陵老家隐居,在这三年里,他见识到了百姓的艰苦生活,这是他一次意识的蜕变,他升起了一种改变百姓苦难的责任感,让他兴起了重回政坛的想法。】

【嘉靖三十六年,即1557年,回到翰林院供职的张居正,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以便以后有机会为百姓做事,在徐阶和严嵩两人的争斗中,灵活处理,两边都不得罪。】

【嘉靖四十三年,张居正得到皇帝欣赏,将其任命为裕王朱载垕的老师,在这期间,张居正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脉。】

【嘉靖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