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专情的皇帝差不了(1 / 3)

盘点继续:

【贞观三年,房玄龄改封魏国公,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房玄龄在宰相之位上,尽心竭力,再加上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惟贤,不分卑**,人们都称他为良相。】

【房玄龄跟随李世民一路征战四方,出生入死,深感创业的艰难。即便他贵为宰相,也没有忘记,所以他力戒骄奢**逸,以此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房玄龄注重吏治,认为吏治是求治的根本,官吏的公平正直很重要,而他也大力贯彻了他的想法,使得唐朝初年官风大好。

除此之外,他实行的精减官吏,避免了冗官滥职,官吏泛滥,为刚成立的大唐节约了大量的财政开支,也减轻了百姓负担。】

【房玄龄还精通典制政令,亭台楼阁等建筑,法令、礼乐以及历代留下的有价值的东西,都由房玄龄和另一位参与制定。

房玄龄修订的律令,秉持宽松的思想,出去部分严酷的法律,而他制定的律令,唐朝基本上都沿用他的格式。】

嬴政:“李世民的手下果然人才济济,或者说,每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的手下都不会缺少良才。”

李世民:“哈哈,祖龙前辈过誉了,不过说真的,朕确实要感谢房玄龄,好些人才都是他收拢之后,推荐给朕的!”

赵匡胤:“**,凭什么李二有如此有能力,而且忠心为国且品行优良的宰相,而朕的那个宰相能力不说是有的,可是人品方面嘛,一言难尽!”

忽必烈:“@赵匡胤,你他么的就知足吧!虽然那个赵普人品不坚挺,但是人家能上十大谋士排行榜,替你大宋扬名,而我们呢?**,提起大元王朝,别人那是一脸懵逼,就差没说有这个王朝吗?”

朱元璋:“@赵匡胤,所以说,你出现在这里,你那个世界的赵匡义凉了?”

赵匡胤:“那是当然,还是五马分尸呢!奶奶的,赵匡义那家伙不死,朕心不安,也不足以震慑天下!”

朱棣:“可怜的赵匡义,死得真是惨啊!不过

,死得好,换你这支来掌管大宋,说不定可以出现一个不一样的大宋,而不是那个大怂(宋)。”

【贞观九年,即635年,房玄龄护高祖山陵制度,以功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贞观十一年即,637年,封梁国公。】

【房玄龄任宰相期间,处理事务,很有谋略,可是谁也不知道他这个高高在上,满腹谋略的宰相,竟然是个妻管严,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