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施粥(2 / 3)

日一早,杨家大宅门口便摆起了粥棚、米摊。

杨夫人细心,专门派几个小厮,到附近的村子敲锣通知。

一时间,杨家舍米施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得十里八乡都知道了。

中午时分,杨宅门口已经排起了大长队。

很快,管事的就发现一个不好的现象——

有人领过之后,又跑到队尾排队,如此反复领好多次,以至于队伍越来越长,有些新来的一直领不到,有些人却已经领了好几茬。

报告给杨夫人,杨夫人也想不出好主意杜绝这种现象。

只得财大气粗道,“都是可怜人,多领几次就多领几次吧。”

秦慕修却道,“不妥!施粥舍米,本意是为了接济附近受灾乡邻,若开了这个头,就会让那些无所事事的二流子蒙混其中,真正有需要的人,反而得不到帮助。且俗话说,斗米恩升米仇,养大了这些人的胃口,没准会出乱子。”

杨夫人觉得秦慕修的话很有道理,一筹莫展道,

“那怎么办才好?”

>

秦慕修便制定了规矩:

所有来人需先领取一张米粥券。

有了这张券,即日起到年三十,一共可以领七次,但每天只能来一次,来的时候出示券,由杨府的人做上当日已领取的标记,过时不补。

第一次来,可以得一碗粥、一个包子、一斤米,后面再来,便没有米了,只有包子和粥。???.biQuPai.coM

杨夫人当即拍手叫好,“读书人的脑袋瓜子就是灵光!这主意实在是好!”

果然,按照秦慕修的法子做以后,再也没人能多次领取了,队伍顿时清爽许多。

饶是如此,厨房依然忙得不可开交,供不应求。

门口派发的佣人们也四脚朝天,喝水方便的时间都没有。

杨夫人见状,冲儿子媳妇们一声令下,“咱们闲着也是闲着,帮着上!”

秦慕修表示很支持:

本来出这个施粥舍米的主意,就是为了化解杨家作为富户,与周边受灾的贫苦百姓的阶级矛盾,现在人家夫人小姐们都上了,那些原本有想法的百姓,怨气也就散得七七八八。

且接下来一直到年三十,都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