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 长姐如母33(1 / 3)

野猪不好吃,卖不上价,十多头才卖了不到四百块钱。

大家紧紧跟在村长后面,希望能早点拿到钱。村长理解大家的心情,回了村连口水都没喝,直接到大食堂,准备分钱。

“我先讲一下这钱咋分。”

村长没马上把钱分下去,说了他的打算:“参与杀死野猪的人,每人分十块。”

这个所有人都没意见。

其余的钱分成了几档,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给一块块,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人给两块,剩下的钱充做村里的公费。

这个方案兼顾了老人孩子,谁家没有老人孩子?所以大多数人喊着:“行,就这么分。”

当然有人不满,认为自己出力更多,理应拿更多的钱。

被别人一句:“那要这么说,大丫一个人弄死三头,她应该得的最多。”

那人不说话了。

也有人觉得该按工分来分,迟二歪不干了,按工分分钱还有他啥事?

“这又不是种地,你出力多得到的工分多,年底分的粮和钱就多。野猪天生天养的东西,属于公家的,当然人人有份!”

说了公家的,别人还咋反驳?

村长重重咳嗽一声,皱着眉不满的呵斥:“我可是挨着被批的风险,把钱分给你们了。”

这话倒是真的,毕竟他上面还有支书。之所以平时见不到支书,是因为支书不住在西水村。

而是住在上屯,离西水村倒是不远,但是需要翻山,路不好走,轻易不来一趟。

至于为什么支书不住西水村,那就要讲一讲周边情况。这里多山,很多村子建在山脚下,规模基本都很小。

比如西水村,总共四十几户二百多人。这还算是比较大的村子了,再往里面走,还有不少村子才十多户人家。

这样小的村子,公社不同意每个村子配备一个村支书。

反正村子里,日常的大事小情,有村长管着,支书主要把握村民的思想动向,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之类的事情。ωωw.

公社认为,几个相邻的村子有一个支书足够了。西水村属于大村,按理说支书应该从西水村选,但是上屯飞出一个金凤凰,在公社里当干事,最后支书人选落到了上屯。

也因为西水村人多势众,支书很少过来,担心他被村长下面子。

但毕竟这可涉及到十几头野猪,如果野猪被他们分了吃肉,倒也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