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他好像书上画的这个人(1 / 3)

苏政在这个世界发展工业化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最优的解,无论是发明还是应用,苏政不需要去一步步试验。

例如发明灯泡,苏政不需要像发明家爱迪生那样花费两年的时间进行数百上千次的尝试,直接就能得出用钨丝。

再例如应用,这里没有资本家爱迪生去打压交流电,苏政有完整的交流电体系,从发电到运输到应用。

地球头号进行工业革命国家用了百年,肩负了探索的重担,后崛起的列强用了几十年,再往后,二战前日本只用了三十年,中国进行初步的基础工业化只用了20年。此前苏联更是只用了9年便初步具备了基础的工业能力。

而现在,苏政穿越过来到现在,总共不到三年的时间,自由联邦就拥有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部分主要成果,同时也具备了展开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的能力。

不过也仅限于此了,事实上,到现在,很多科技产物,那些科学部的家伙甚至连原理都没弄懂,稀里糊涂的就搞出了生产线。

甚至不少东西苏政都只能明白个大概。

到了电气时代,那些图纸,苏政甚至都看不明白。

而且甚至连直接照抄都很难了,就例如粗制的大喇叭扩音器,其图纸厚度甚至不亚于一台蒸汽机。

再例如电报机,里面有很多元件,单个拿出来都不是一两张图纸能解决的。

另外,苏政现在把精力都投入到了**和经济建设上。

没了苏政,那些科学部的家伙根本指望不上,他们此时还在疯狂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不过质无法变化,还是可以变量的。

接下来五个月的时间内,自由联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建设,仅仅五个月的时间,两纵一横的铁路干线便修建完成,从赫尔斯诺丁都出发直达苏泰市,和从克拉尔市直达东陵关的两条纵向干线,以及从赫尔斯南直达克拉尔市的横向干线,总长共1060公里的铁路线路已经完工。

赫尔斯的矿脉已经不足以供应整个工业帝国庞大的钢铁消耗了,好在从南边紫云帝国运来的矿产填补了消耗。

苏政回了一趟苏泰市,此时的苏泰市已经拥有了二十万人口了。

苏泰市遍地都是工厂,滚滚浓烟笼罩了整个城市,以泰德区为核心,大量的工厂遍地开花,其中大部分是苏氏集团的产业。

这里地处偏远,南边靠山,西边靠海,处于联邦的角落,而从海上刮的风多为东南走向的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