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缓兵之计暂可行(1 / 3)

不单崔恩太对郭襄感到满意,就连崔夫人望着未来的女婿,也是满眼喜欢,郭襄说身世的时候,她也在旁听着。

郭襄说的全是余四的身世,幼年丧父,由母亲一人辛苦拉扯大,郭襄说着,崔夫人也陪着伤感,讲到动情处还掉下了眼泪。

郭襄越看越不对劲,她对高丽的风俗人情的确是丝毫不懂,可越看越不像是单单发彩头赏物那么简单了。

在中原过元宵节,闹元宵时,郭襄也领到过赏物。那时她才十三四岁,在元宵节这天,全家在襄阳城里逛逛走走。

襄阳城中有大户人家在门前搭了个台子,就像今天看到的崔兰香小姐搭的台子一样,上面挂着几十盏彩灯。

彩灯上都写上了灯谜,有让人猜字的,也有让人猜人名的,自然都是古往今来的将相名人,有的要颇费些脑筋才能猜出来。

然而这些对于母亲黄蓉来说,都是举手之劳,有时黄蓉为了让儿女们高兴高兴,便在他们的耳边悄悄说了谜底,让他们去讲给主人家听,主人家便会赏一块丝绸或是一个玉佩什么的。

然而郭襄见崔府这架势,绝不是来领个赏物这么简单,老爷、夫人齐出马,还盘问家世,郭襄也不由得警惕起来。M.

崔夫人道:“余公子,我听你说了,你是中原人氏,这也没什么关系,千百年来,我们高丽和华夏渊源深厚,便如同一家一般。余公子什么时候把令堂大人接过来一叙啊?”

郭襄一怔,道:“这个,为什么要把家母接来?”

崔夫人笑道:“虽然公子早已成年,然而婚姻大事,毕竟还是要先禀告父母的!”

郭襄头脑中嗡地一下子,赶忙道:“伯父、伯母,为何有婚姻之说?我们几人只是路过此地,见你们府前搭着高台,热闹非凡,以为是灯谜会什么的,过来凑个热闹而已。”

崔恩太和夫人面面相觑,崔夫人又道:“小女在府前抛绣球招亲,莫非公子你没有接到彩球?”

郭襄顿时慌了,道:“这个,晚辈的确接到了彩球,不过我们是外地人氏,的确不知道这是在抛绣球招亲。请二位老人家原谅!”

郭襄此言一出,固然她自己心中惶急,崔府这老爷、夫人却还比她更要惊惶万分,自己的女儿抛绣球招亲,满京城的人都知道,如果接了女儿绣球的公子不认账了,不肯娶女儿为妻,崔恩太和夫人这两张老脸要往哪儿搁?更要命的是,女儿今后的清白名声怎么办?

崔恩太又惊又怒,噌地一下站起身来,对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