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巾帼胜过须眉胆(1 / 3)

月烈虽然舍不得郭襄,然而在这个时候,她却极力让郭襄离开宫里。

郭襄自然明白,月烈是个有情义的女子,她虽然贵为公主,却从不骄横自私,即便是对手下的侍女们,她也从不恶语相加。月烈这个时候竭力让她离开皇宫,自然是为她的安全着想。

如果是几日前,郭襄定会毫不犹豫地转身走掉,她一向把蒙古军视为敌人,觉得见面就一定要刀兵相见。

然而在和月烈、铁穆耳相处的这些日子里,她似乎也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自然也有它的合理之处。

蒙古军在中原长驱直入,固然因蒙古军剽悍好战;然而大宋朝廷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国家,甚至有时自断臂膀,也难逃其咎。

明白了这一点,其实也很重要。郭襄对大宋、对民族,永远都是一颗火热的心,但是世上的有识之士,除了要抵抗外敌之外,还应关心到,如何可以使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铁穆耳也对郭襄道:“姑......姑奶奶,你眼下还是离开皇宫吧,想念我们时,再来看我们。”M.

郭襄想了想,忽必烈皇帝这次下诏有些反常。按常理来说,他若是知道自己是“反贼郭襄”,那么应当会派大内侍卫们来拿自己,而且还会布置很多大内高手前来。

然而皇帝却只是派了宫里的宦官前来传旨,旨意传完,宦官便回去了。这是不是很让人费解?

其实郭襄所思虑的,正是领会到了忽必烈皇帝的深沉的含义。

忽必烈自入主中原以来,所面临的最大、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前大宋朝廷这一批官员。

全部弃用?甚至杀掉?不可能!江山是要有人治理的。蒙古骑兵们虽然能打下万里疆土,可是要让他们治国?可能还不如宋廷一个小小的县官。

那么便重用汉臣?这也冒着很大的风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真诚对待汉臣,可能会让他们效忠,然而也可能招致暗中的反叛。

忽必烈苦思了五个日夜,最终决定:保留宋朝廷的机构和全部行政官员,并要尽一切努力得到那些任职官员们的效忠。

他这一步棋可谓走得很险!却也走得很成功。

他在已控制的中原大部地区选用人才,重用汉臣,如董文炳、刘秉忠、张弘范等,任命色目大臣阿合马掌管国家财政。

采用汉法,建立各项**制度。如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开创了中原省制之端。他设立“司农司”、“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