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苛政是海老爷在搞?那就没事了!(2 / 4)

万历佑明 枫渡清江 1832 字 9个月前

们万世德说:“我们先离开东昌府,去别的府,待一个月再回来,观他是不是只做做表明文章,虽说吏滑如油,常与吏相处的亲民州县官何尝不滑?”

万世德点首:“也是,此倒不是吾为京官时所能知道的。”

石应岳微微一笑,便在接下来回了驿站,且在驿站写密奏对朱翊钧说:“自免马价银与草料银之旨下,鲁地数十年民疲地荒之弊根,渐次修正,今已有东昌境内小民大言已不知树皮之味,而年终可以鱼肉尽孝育子。”

而万世德则也在私人笔记里大发感慨写道:

“历今朝之政,更知张太岳今学之妙,果然任何事得辩证的看,非臆断而盲目信前人之言而可也!”

“夫对外用兵虽会穷兵黩武,但也会利国利民,无朔州伯得石见银山在先,便无齐鲁地有甘霖在后,官府始改收银为发银竟因战争得胜,故仁政非不用兵之政,反更需用兵,只是用兵当循实际。”

如朱翊钧所想,解决通缩,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减税免税,让百姓手里的银元直接多起来。

免马价银和草料银一免,大量银元被留在了百姓手里,而没有通过征税的方式流到官吏与朝廷这边。

于是。

北直隶、山东、凤阳三地消费激增了不少。

再节约的百姓,也会因为手里的银元与市面上的银元多了,银元购买力下降,不担心积攒银元的能力减弱,而开始主动买东西,投资自己或家庭,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读书的平民子弟越来越多了,造成笔墨纸砚需求激增,由国舅李文全在建造工程时因嫌弃毛笔太软不宜划线而受朱翊钧启发发明的铅笔更是大为畅销。

现在这些勋贵外戚,朱翊钧是十分鼓励他们搞些创造发明的,甚至谁要是发明了好东西,就给荣誉加带俸或不带俸的散官。

在朱翊钧看来,他们反正闲着是闲着,而碍于礼制人伦道德,又不得不荣养他们,那还不如让他们这些富贵闲人做些科学研究与发明的事,哪怕十年二十年不成功也不至于影响谋生,而且也不用担心被官僚掣肘或隐没功绩,毕竟他们虽然没权但地位不低,官僚可以弹劾监督他们,但也不能埋没他们。

话转回来。

叶阿贵的岳父王成林现在就专门负责自己女婿的纸铺负责卖铅笔,且因为南下进铅笔回去买的北人越来越多,也也会遇到一些昔日一起拉纤过一起在运河边赤身相照的老友。

这一天,王成林就遇到了任勇刚:“哟,老任,您何时也发达了,也来买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