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帝国余晖(二十五)(1 / 7)

>

需要时间去磨。

这是所有主将的共识。

虽然他们已经不出意外的锁定了胜局,但正因为如此,才更要耐心,以免本多忠胜发狂,带走更多士兵与将领。

不可否认,为了攻破城门,水陆两军填进去无数生命,哪怕有着绝对火力优势压制的水师,在西路军协助下,还是战死了千余弟兄。

这种情况下,更别提刘綎用来主动的部队了,有几支已经成建制覆灭。

同样,眼睁睁看着一名名武士倒在血泊中,亦或者,信心满满去阻敌,却始终没有音讯传回,本多忠胜确实悲伤,但他却希望,这种状态能够维持更长时间,以持续到增援到来。

外洋。

指挥着东亚最强舰队的李舜臣,默默注视着顺天倭城,陆离带着麾下众多将领离开以后,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总指挥。

老将军邓子龙并未有什么成见,在被迫接受无法亲上战场的残酷现实以后,开始全心全意辅佐这位李提督——

由于是外邦臣子,又有传奇战功傍身,在陈磷建议下,陆离上书以后,万历皇帝非常大方的予以了厚封。

“统制使大人,有倭军舰队蔽海而来,应该是增援顺天。”

有士兵来报。

每一支舰队都会安排数量或多或少的侦查舰,来保证周边海况在自身掌控之下。

当初刘綎眼见中路军情况不明,寻了个由头丢弃辎重谈判,陆离曾在李舜臣、陈磷一致建议下,派出约莫五十艘战船,前往倭人撤退的必经水路,执行可能爆发的任务。

后来,西路军在监军逼迫下,回到了这里,重新锁住顺天守军。

而那些战船也没有归队,而是加大巡查力度。

毕竟,本多忠胜在关东军中的地位很高,麾下总兵力破万,断然没有被放弃的可能,得小心防着。

现如今,增援从泗川方向而来。

因为提督董一元和德川家康之间的关系,目前正处于蜜月期,再加上中路军缺乏战船,故而,他们得以轻松赶来。

将近五百艘大型战船,再加上一些体型稍小的各类舰艇,用蔽海而来形容,属实不夸张。

“备战,为陆总兵他们争取时间。”

李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