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相持(七)(1 / 6)

>

旁人作战,我自作壁上观。

况且,一艘如此体的型龟船横在战场中心,绝对会引起交战双方的警觉。

而李舜臣以区区十三条战船,能够创造这场奇迹,任何条件缺一不可,正因为如此,陆离不愿意制造任何干扰,只等最佳入场时机到来。

另一边。

解决完队伍中的胆怯之将,李舜臣再度下令:

舰队启航!

接下来的战斗,就指望了十三艘战船了,能否上演奇迹,他心里也不清楚,大不了以死殉国。

于是乎,一群被严苛军令所震慑的士兵,以及对李舜臣有着迷之自信的扮演者们,再度上路。

等向前行进了一段距离,一群小船出现在视线中,并非倭人,敌军的战船再怎么低矮,也不会如此。

那是一帮本土渔民,听闻统治使李大人要迎战倭寇,特意前来助阵。

众所周知,每次国难当头,大多是处于最底层的人挺身而出。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在哪里都通用。

另外。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虽然李昖并没有投降的打算,但他确实已经多次想要离开半岛,去宗主国大明当一个王爷,条件也早在上次战争时就谈好了:

一、想办法顶住压力

二、如果顶不住,即可内附。

但不许待在燕京,只能留在鸭绿江旁边的宽奠堡,且人也不能多,数量五百顶天。

三、一旦国土光复,不许在大明境内逗留。

这是万历皇帝跟**王的承诺,永久有效,而李昖也已经暗中草拟好文书。

一旦汉城失守,麻贵和杨镐保不住自己,那他立刻率领卫队北上,并致函辽东都司,咨询内附一事。

而世子光海君则率领一部分大臣,前往靠近大明的咸清道,依靠地形和所有兵力,建立分朝。

很多大臣也眼巴巴看着自家国王,希望可以跟着他一起成为大明子民,做个富贵员外。

显然,肉食者们想着如何活下去,继续享受人间繁华,世代被压迫的渔民,则献出生命,希望自己能够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