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国宝修复,不缺大师(1 / 3)

使用刷泥浆的方法进行做旧,在泥浆刷上去之后,根据周围器物显露出来的皮壳,再次调刀拨弹牙刷上的泥浆,这样做出来锈层脱落的感觉。

等到泥点干后,再用矿物质颜料砂绿,豆绿,加入少许细砂,黄土,调入虫胶,用牙刷蘸调制好的色汁。

这样往作色的地方,拨弹颗粒状的锈色。

等第一层颜色干后,再做下一层颜料。

反复上色,做出与周围颜色协调。

等颜色都干后,用清水洗去器物表面的泥点,这样脱落层次感就出来了。

如果没达到想要的效果,还可以重复以上步骤,做完美的锈色。

最后一道工序是缓蚀封护,青铜奁的修复会使用缓蚀剂。

这种东西会对青铜奁,做缓蚀处理。

器物表面要上封护剂,西汉青铜奁器表封护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保护工作。

是对修复过程中,除锈、渗透加固、焊接、补缺、做色,让其保存更长久的保护处理。

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气体和水分,侵蚀文物机体,从而产生一个相对保护青铜奁的小环境。

这种封护,采用具有无色透明,抗大气污染,渗透性强,化学性稳定,抗老化的聚乙烯醇缩丁醛。

到了这一步,一件青铜器就真正修复结束。

而这还只是一件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青铜器,像是一些重宝级别的青铜器,修复起来更加艰难。

比如之前陈文哲见过的四羊方尊,虽然他看到的是仿品,但是他缺知道,真品是修复之后的东西。

而最难修复的几件文物中,就有四羊方尊,要知道它当时可是碎成20多片。

其实,相比起来这件国宝还算是好修复的,因为不容易修复的两件国宝都碎成了千片以上,修复时间就用了八年。

对于文物保护者来说,发现新的文物是件相当惊喜的事。

不光因为这件文物价值连城,也因为它还蕴**丰富的历史文化。

但若是发现这件文物在出土时,已经碎成渣渣,那专家们会心痛死。

文物损坏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因为环境自损和人为破坏无处不在。

损坏了就没救了吗?当然不是。

拥有高超复原技术的文物专家们,多数情况下可以令它们恢复如初。

在现今我国收藏的珍奇国宝中,有一部分就是修复后的。

从一地碎渣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