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传世古,黑漆古(1 / 3)

还有前汉的贴金方格草叶纹镜,直径18.4cm,重717g。

此镜圆钮,四叶纹钮座,外为大方格带围绕;

四乳钉丰硕饱满,雄踞四角;

叶纹大而卷曲,舒展自如;

十六内向连弧纹缘连绵婉转,充满律动感。

所施金箔光彩袭人,历千年而不朽。

整体图案极尽典雅之气,纹饰清晰,铸造精良。

像是这样的镜子,还有不少,到了西汉初,有双螭纹镜、双螭云气纹镜、连弧纹镜。

传说镜子是黄帝合阴阳之精所铸成,万年不锈,能通合鬼神,镜子遂成为能驱除不祥的法器。

铜镜光照反射的特性被进一步引申,明镜便有了鉴古知今的历史意味。

像是长贵富连弧纹镜,这也是一面西汉的铜镜。

而西汉的铜镜,新增加了用铭文装饰铜镜的特点。

铭文主要都是吉语、祝福和夸赞等内容。

这些美丽的纹饰和铭文搭配一起,环绕着镜钮,真是引人入胜呢!

还有星云连弧纹镜、博局连弧纹镜等等,都是西汉铜镜的精品。

特别是博局连弧纹镜,其中博局是铜镜上的一种纹饰。

如L、V、T等形状,这种纹饰在汉朝比较流行。

还有鎏金天王日月神人神兽画像镜,在东汉中期以后,形象各异的神兽、龙虎、车马人物等题材成为铜镜的主题纹饰。

这些纹饰大多采用了高浮雕的手法,使纹饰的视觉效果变得更加立体。

比如石氏车马人物画像镜,里面就有东汉时期的人物像,这让我们现代人,终于可以不光在画像砖和画像石上看到了!

这样有着人物像的经典铜镜,肯定要属东汉的会稽画像镜。

会稽,春秋战国时为越国都城。

后遂将会稽所产铜镜,称为会稽镜。

会稽铜镜在东汉早中期兴起,有其历史原因。

首先,自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始,大量北方民众南迁。

东汉初年,由于“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

以至“民物殷阜,王公妃主,邸舍相望”。

人口的增长,使得铜镜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其次,会稽一带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

《越绝书》卷十一曾载,“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