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章礼坏乐崩(1 / 3)

>

看着眼前的这张照片,陈文哲确定,应该是九鼎八簋。

真实的九鼎八簋,不说是他,就算是国内的几个大型考古队,能够见过几次?

陈文哲能确定,这些都是西周的青铜器,因为他通过回朔,看到了这一批青铜器拍照的过程。

就通过手中这张照片,他能够看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九件铜鼎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

最大的一件通高54.5厘米,最小的一件也有47.5厘米。

八件铜簋形制相同,纹饰相近。

从九鼎八簋的造型上可以看出,它改变了过去那种雄浑凝重的艺术风格,而趋向秀丽轻灵。

纹饰也从过去奔放的粗纹,改为工整的细纹。

像这些青铜鼎上的蟠虺(huǐ)纹,两条或多条虺龙,相互缠绕在一起,连续反复穿透盘旋,生动而纤细的附在器物的表面,极具华美繁缛的艺术效果,代表了这一时代新的潮流。

这套九鼎八簋是在继承殷商青铜器技艺的同时,有着独创一面的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技艺。

这在鸟形青铜器、兽面纹饰上大放异彩。

这样的青铜器,跟之后几个时代的青铜器还是不同的。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

这时的青铜器艺术光辉灿烂,它可与当时地中海流域的希腊、罗马石凋艺术相媲美。

秦代虽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兵马俑,但出土青铜器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

汉代青铜器继承战国青铜器的精华,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我国青铜器文化的基本格局。

在我国青铜器文化史上,长达三个半世纪,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青铜器间的一个低潮。

出土青铜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没有在青铜器文化上有多大创新者。

问题是,中华民族传统青铜器文化、包括“九鼎八簋”对称设置,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融合创新的。

我国“九鼎八簋”对称设置的内涵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僵化的模式。

春秋战国以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