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天工自成(1 / 3)

>

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姤》:“瑠璃榻,翡翠楼,手卷真珠上玉钩。”

很明显,在古代琉璃都是制作成各种宝物的。

而在古代琉璃属于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原因有二。

其一,古法琉璃材料特殊,而且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

火里来、水里去,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有的光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且主要依靠手工。

各个环节的把握相当困难,其火候把握之难更可以说是一半靠技艺一半凭运气。

仅出炉一项,成品率就只有70%。

更关键的是,古法琉璃不可回收。

也就是说,一旦出现一点点问题,十数天、几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诸东流。

其二,琉璃不仅仅是一种材质,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琉璃产品。

主要是制作工序冗长,从构思、设计、凋塑、烧制、细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经过四十七道精致烦琐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再就是手工制作,工人必须掌握技术方能操作。

每道工艺均有各自不定的变化因素,且在工艺过程中需经反复实验,作品色彩无一雷同,制作难度极高。

古法琉璃制作当中,一只模具只能烧制一件作品,无法二次使用。

大型复杂作品甚至需要多次开模、烧制才能完成。

低成功率,使作品更为可贵可珍。

其实在古代还有一个难点,就是高温烧制。

在古代将精选原料,以1400c以上高温,熔制成各种彩色水晶玻璃,并不太容易。

更何况还需要经过多次精选清洗后,按作品用料比例置于模具中,并设定严格的升、降温曲线。

在这个过程当中,炉温必须控制在1000c±5c以内。

烧制过程长达15天以上,使水晶原料,精确到每个细微处。

这样方可确保作品精细奇巧、立体、真实、流线飘逸、清晰。

可是,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所以出现了现如今的琉璃制作工艺。

如今的热成型琉璃,也就是传统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