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重获新生(1 / 4)

>

制瓷所需要的泥料,都是山上运下来的,这个材料价格并不高,这是龙泉的自然资源。

山上运下来的泥土,并不是这样就可以用的,要经过清洗。

这个清洗过程,无非就是过滤掉其中的杂质。

为了减少其中铁含量,都要用大磁铁来吸掉颗粒状的铁质;

釉是紫金土自然发色,现在很纯正的紫金土已经很少了。

有了合格的泥土,制作了合格的素胚,就可以开始进窑烧制第一次。

将木柴备好,点燃窑火,一时烟雾蒸腾。

已经建起来一年多的窑炉,远望似一条长龙,因此古窑又称“龙窑”。

就是这种柴窑,传承着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方法。

陈文哲现在用的这座窑口,是经过他的设计之后,复制出来的古龙。

在古代,这种窑口之内的窑火不断的话,每年才能两烧。

所以,古代的柴窑烧制成本,才会那么高。

当然,到了清代,特别是清咸丰元年,这种龙窑已经发展的很完善,最主要的是一次烧制数量很大。

在那个时期,一座龙窑有可能朝三十多米,共分二十多个室,一次可烧1万余件。

高岭土经粉碎淘洗之后,练泥成型,再历修坯、装饰、素烧、上釉等多道工序,方可放入匣钵中装窑。.c0m

在龙窑内,用木柴烧足一天一夜后再冷却三天三夜,才能大功告成。

烧窑时,匠人一刻也不能松懈。

他们要和窑工们一起,昼夜守在龙窑两边,观察火焰的颜色,并通过每室两边的投柴孔增补柴火。

直到温度达到1300摄氏度——那是烧出上好青釉色的温度。

得益于龙泉得天独厚的矿石和高岭土,才能烧制出龙泉青瓷那温润如玉的手感。

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原料之外,火候的把控更为重要。

特别是温度,控温稍有不慎,便会变形和产生色差。

即便经验老到,时时刻刻蹲守在窑前,最终的成品率依旧不过1/10。

这是土与火的结合,人工很难掌控,所以好作品可遇而不可求。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