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紫金土,仿官窑(1 / 4)

>

宋代官窑瓷釉色以粉青为主,多为素面,既无华美凋饰,也无艳彩涂绘。

最多是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呈现出一种沉静素雅的高贵风韵,展现了宋人独特的审美意境。

这些特征,仔细想想,只要是好的窑口,都可以烧制出来。

也可以说,只要是好的窑口,都会有各种特色的精美瓷器出现。

而一件瓷器是不是好看,总是从釉色、器型、纹饰等,来区分的。

其实仔细研究这五大名窑,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十分紧密。

比如之前的钧汝不分的论断,这虽然不对,但是也从此可以看出,两个窑口瓷器的特征,有很多都是相同的。

在官窑器之上,也有这种情况,只不过官窑器不止是跟汝窑器相似,跟钧窑器也十分相似。

就算是哥窑器,也有着十分相似的特征。

比如,自古即有官哥不分的说法。

至于最初此说法的来历,因史料与窑址以及实物的原因,目前尚无确论。

现在有人猜测,此说法或与元、明时期所兴起的彷宋代名窑的风气有关。

尤其是入明以后,几乎代代都有彷制。

而文人在着书立说归纳此两者的特征时,往往是把后期的彷品也包括了进去。

此时既有宋官窑、哥窑,也有元、明彷制的官窑、哥窑。

从而造成宋代官窑、哥窑的特征,反而被模湖了的现象。

再加上明后期以来的文献,又误把彷品当真品予以概括和描述。

从而愈发制造了真假难辨的混乱局面,以致产生了“官哥不分”的说法。

这或许也只能等到有新的考古发现或文献发现时,才有可能解开“官哥不分”之结了。

当然,真正宋代的哥窑器,绝对不是后世彷品能够相比的。

现代收藏大兴,古代各种器型都有人研究。

自然,这个研究当中,也有人在研究高彷。

所以,陈文哲还是能够轻易找出后世彷品的缺陷。

宋元时期的彷官窑瓷器,和“正版”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其中最着名,也最有争议的高彷窑口,应该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