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似蓝似绿,妙不可言(1 / 3)

>

钧窑和汝窑瓷的区分,很多方面都是很明显的。

比如烧成温度,汝瓷的烧造温度是1200°c。

再者,汝瓷胎体吸水率较低,这一点跟钧瓷完全不同。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烧制温度方面差距之大,可想而知。

还有,当钧瓷温度烧到1200度时,再往上升温是比较缓慢的。

第四,烧制工艺方面不同。

钧瓷由于烧制温度高,要特别注意它的烧成以及防止变形。

底部足的部分,往往施用浓度较低的芝麻酱稀釉做一处理。

由于汝瓷的胎体吸水性低,也不易变形,工匠们往往把胎体施满釉,做一处理后用支钉支烧。

这一项也是本质上的区别。

第五,汝瓷和钧瓷釉层内的釉泡不一样。

这一点我希望朋友们用放大镜(最好是80倍的)仔细观察,就知道了。

钧瓷釉里面的釉泡密集,且分散密布并有些韵称;

汝瓷釉内的釉泡则稀疏,有种隐约感。

“钧汝不分”一说,对真正的行内人来说,并不难区分。

虽然窑口使用的原料基本相同,工艺大致相似。

甚至两地工匠,相互学习和借鉴。

更有甚者,一些窑口既烧钧瓷,也烧汝瓷,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现象。

在当年古窑址的挖掘调查中,天青、天蓝和带红斑釉的某些传世之物,在禹县、临汝两地窑址内也确有残片大量存在。

这就是在收藏界普遍流传的“钧汝不分”一说的由来。

实际上,钧瓷和汝瓷作为河南两大著名瓷种,不论是釉料成分还是烧制工艺,都有很多不同:

刚才说的是釉料的化学元素不同,其实在施釉的厚薄上也有不同。

钧瓷一般施釉较厚,汝瓷施釉则比较薄。

在烧制工艺上,也不同。

钧瓷一般是在底足内外挂满釉,而圈足露胎呈芝麻酱色(褐黄)。M..coM

而汝瓷如盘、碗、鼎等器物底足挂满釉,好似用釉将圈足包裹起来,而在圈足内部用支钉烧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