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用得好,出珍宝(1 / 3)

>

一些老瓷器的鉴定,都可以观察底足。

毕竟底足难彷,像是有些底足有黑色的芝麻点。

这种芝麻点,有的说是匣钵里面的脏污染的,也有的说是胎土中铁分子溢出,后面一种可能性更大。

彷品烧制的时候,直接用铁锈粉撒在胎土上,这种情况下的芝麻点,漂浮在胎土上且过犹不及。

一般在底足的中间,圈足上有明显的黄色火石红,这是典型的黄衣子特征。

而霁蓝釉的气泡,因为漏光不太清楚。

像是真实的元代霁蓝釉气泡,形状大小排列很像项链,与宋瓷的聚沫串珠很像。

这种气泡排列,应该与明代永宣传世瓷器霁蓝釉鲜红釉一致,与元明青花不太一样。

青花气泡有层次感,却没有形成像项链一样的聚沫串珠。

当然,由于彷制技术的提高,气泡只能参考不能当作唯一标准。

所有的瓷器都要从胎釉彩三方免参考,并辅助以时代背景文化特征相结合才能尽善尽美。

这些都是有呈色的釉料,引申出来的单色釉瓷器。

青花料如果单独使用,也是一种单色釉。

只不过,这样单独使用青花料的不多,最起码也有白底青花。

白蓝相间,更能显示出青花料的美丽。

其他还有跟红釉配合,这就是青花釉里红。

跟众多釉料配合,就是粉彩、五彩、斗彩。

而其中青花料的呈色,陈文哲现在才研究到回青和石子青的混合料。

据史料记载,御用回青由西域少数民族进贡,珍贵稀有,成色漂亮。

回青料含锰量高,呈明显的紫色。

回青料主要是正德后期,至万历早期御窑厂使用。

明嘉靖时期,使用回青料较为普遍。

石子青料的发色,就比较有争议。

所以才会有“回青行,石子青废”的记载。

根据史料记载,景镇窑在使用回青料之前,曾使用石子青料。

在疆区进贡回青料前,明代中后期,主要是正德年间,多使用石子青料。

使用回青料后,后来